六成消費者偏愛大型電商,上品牌官網不到一半!疫情間網購下單關鍵因素為何?

Image Source:pexels
文/洪偲瑀
疫情大環境下,宅經濟崛起,包括民生消費、餐飲等商機往線上移動,在台電商的滲透率突飛猛進。
近期電商物流BOXFUL就發表了《2022網購&物流議題白皮書》報告,調查發現有6成左右的消費者線上購物行為往大型綜合購物平台集中,而選擇單一品牌官網者則不足一半。
Image Source:pexels
熱門電商平台有哪些?
調查結果發現,有近8成的消費者一個月內會在電商平台消費2次、有13.9%的人消費5次以上,日用品、服飾、3C都是熱門品類,顯見網購已確實融入大眾生活。
購物工具上,使用手機下單的比例有8成以上,僅55.4%使用電腦下單;至於會使用的平台,蝦皮以89%穩坐冠軍,Momo、PChome也各有63%及57.1%的使用比例,大型網購平台擁有商品種類豐富的優勢,讓顧客能當作入口前往找尋特定品項,可能是吸引消費者樂於前往逛街的原因之一。
進入網購平台後,影響下單意願的因素有哪些?
從調查內容來看,有8成以上消費者同意「免運門檻降低」能增進購買意願,並有82.6%消費者表示會努力湊到免運,若品牌欲設置免運門檻來提高客單價,看來仍舊可行。
再者,「到貨時間」也是影響訂單能否順利走完交易流程的因素,有53.1%消費者表示曾因到貨太慢,取消或考慮取消訂單;65.7%消費者則同意到貨時間關乎下次是否要在同一電商回購的考量重點。另一方面,若業者配送過程中能規劃進「即時物流狀態更新」、「環保包材」等元素,對於消費者體驗、品牌好感度也有會幫助。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利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觀察「電商下單」相關熱門關鍵字,可以發現除了「物流」、「平台」、「通路」外,擁有多元的「支付」方式也是現代顧客重視的一環,並且能看出對於消費者而言相當大的購買誘因,還是回歸到傳統的「優惠」、「價格」、「加碼」概念上,反映出近年來零售生態的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