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窮的矽谷:全球低失業率背後的矛盾真相

大數聚

20211210

19000 Views

本文節錄自《我們成了消耗品》一書,作者傑夫‧魯賓Jeff Rubin,由時報出版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unsplash

文/傑夫‧魯賓 Jeff Rubin

對於廣受歡迎的科技人才來說,矽谷的薪資遠高於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但如果你不是一位軟體天才,矽谷就不適合你。

雖然矽谷的科技產業從一九八○年代以來突飛猛進地成長,但在那裡工作的大多數員工,其實際收入卻並非如此。根據加州大學聖克魯茲(Santa Cruz)分校的一項研究顯示,百分之九十的矽谷員工當今的實質薪資其實比二十年前還來得低。與美國其他地方一樣,矽谷的中等收入者所失去的實質薪資最多。他們的實質工資下降了百分之十四

回到一九八○年代,IBM等大型電腦公司的警衛也可能成為百萬富翁。這都要歸功於公司在員工職業生涯中所給予的股票分紅。如今,警衛、保全、餐廳員工和司機等服務都被外包給低薪資的供應商。於是這些人的工作條件變得非常糟糕,所以在二○一七年,五百多名在臉書公司加州園區發放食物的餐廳員工成立了工會,為的是從承包商那裡爭取更好的薪資和福利。

Image Source:unsplash

對大多數勞工來說,過去十年是失落的十年

自從二○一一年以來,矽谷的租金上漲了百分之五十,而房價也漲了一倍。對於世界上薪酬最高的軟體工程師來說,或許可能承受得住這樣的漲價。但對於為這些高薪科技員工服務的大量服務業勞工(只領著基本工資)來說,就難以承受了。在這個被認為是美國經濟成長引擎的矽谷,遊民的人數激增了百分之三十。此外,超過三萬名服務業從業人員現在被迫住在汽車和露營車裡。考量到高科技產業為在地服務業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其實多於他們為本身科技產業勞動力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所以高科技產業對薪資成長和收入分配的整體影響很難說是正面的。

如果在世界上一個最富有國家中的最富有產業裡工作的勞工們,其處境都如此艱難,那麼其他人的處境怎麼辦呢?

我想,好消息是這些人大概幾乎都有工作。經合組織國家的大多數勞工正是如此。目前這些國家的失業率大概等同於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就算沒有比當時低,也至少不相上下)。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失業率比以前還要低得多。而就這方面而言,美國處於領先地位。截至二○一九年十二月為止,美國全國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五,這是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準。加拿大則緊追其後,其失業率處於四十多年來的最低水準。英國的失業率則是一九七四年以來最低的。

但壞消息是,低失業率對薪資成長的影響已經不如從前。當今的薪資成長率大約是上一次經濟衰退時期前的一半──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的資料皆如此顯示。就薪資成長方面,過去十年對大多數勞工來說都是失落的十年,這代表世界發達經濟體的薪資水準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停滯期。而且薪資停滯的時間愈長,我們就愈會接受這是全球化新經濟秩序中不可或缺的本質

Image Source:unsplash

失業率越低,薪資反而越倒退?

位於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指出,二○一七年,當德國勞工接近充分就業時,約有九百萬德國勞工簽下的是低薪合約,收入不到全國時薪中位數的三分之二。九百萬的人數幾乎占了德國經濟中所有工作的四分之一。

英國勞工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雖然英國的失業率也是幾十年以來最低的,但扣除通貨膨脹後的中位數薪資也低於二○○八年的水準。其中千禧世代勞工的降幅最大。如今你環顧四周,你會發現薪資不是隨著時間凍結,就是倒退。這解釋了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很奇怪的矛盾:儘管經合組織國家的就業人口比例比十年前來得更高,但這些國家的貧窮人口比例也更高了。如今,擁有一份工作的意義和以前不一樣了。

對於包括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在內的經濟學家來說,薪資成長的匱乏是一個謎團。這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的主席很想知道,當失業率處於戰後創紀錄的低點時,為什麼實際薪資的成長卻遲遲不見蹤影。與他類似地位的那些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也都在向他們的電腦模型提出一樣的問題。

這當然不是因為失控的通貨膨脹剝奪了薪資的購買力。過去,經濟學家們常常擔心,提高薪資會導致經濟系統中所有東西的價格上漲。他們認為,一旦考慮到通膨的影響,賺更多的錢實際上會讓勞工更窮。但是當今的經濟學家們無法再用這樣的論點來解釋現狀。畢竟,由於過去十年來全球貿易壁壘的降低影響了商品價格的變動,歷史上的通貨膨脹率很少比現在還要低了。現在的商品更便宜,而不是更貴。所以更確切地說,是名目薪資成長本身的問題(更準確地說,是「缺乏」名目薪資成長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勞工在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收入比過去低的原因。他們之所以更窮,並不是因為他們得到的報酬太多。他們變得更窮,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報酬。

《我們成了消耗品》

在各大書店和網站都可購買

- 博客來 https://reurl.cc/73a0Rk

-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V59zL6

- 金石堂 https://reurl.cc/vgMa7a

- 讀冊TAAZE https://reurl.cc/Q6MRZb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