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辦公成為未來職場永久趨勢?很抱歉,你可能「不配」

大數聚

20210702

6380 Views

原文出自【想要永久遠程辦公?抱歉,你可能「不配」】,經獵聘(微信: liepinwang)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Cover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文/袁嘯

近日,Google允許員工永久遠程辦公的消息漂洋過海,引發全網熱議。

飽受通勤折磨、夢想在被窩裡打卡的網友們歡欣鼓舞,一句「Yes I do」就要脫口而出。

不過,那些冷靜克制,擔憂個人休息時間被擠壓的網友們也一針見血,直言害怕「沒有明確上下班時間」。

可見,有人為遠程辦公雀躍歡呼,有人則對此嗤之以鼻。

其實,對我們這些職場人來說,個人意願無足輕重。是否了解遠程辦公的優劣勢、是否具備遠程辦公的能力,才是頭等大事    

別著急說「yes or no」 遠程辦公也有優劣勢

夢寐以求的自由,遠程辦公的迷人之處

對於遠程辦公,很多人下意識就想到:「自由了,在家辦公爽歪了。」

確實,對於飽受996困擾的職場人來說,在家中自由工作的生活,實在令人嚮往。

(1)告別通勤壓力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去年發布數據:36個中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

其中北京單程平均通勤耗時47分鐘,距離達到11.1公里,位居全國之首。

告別通勤對打工人的吸引力,無與倫比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於是近兩年悄然興起了一個叫做「數位游牧民族」的群體,他們沒有固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依靠專業技能遠程辦公,邊工作邊旅行,生活過得多姿多彩,羨煞旁人。

(2)減少無效社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在辦公室,總免不了被一些瑣事打擾。

隔壁桌電話響了,同事沒在座位,接還是不接?

同事過來搭訕,求你幫忙改個PPT,幫還是不幫?

遠程辦公後,這些小煩惱都煙消雲散,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3)降低房租支出

房租一直是「北漂」和「南漂」最大的經濟支出。

位置好的房源貴,距離遠的通勤苦。

遠程辦公後我們告別通勤,再也不用考慮位置,可以住得更舒服,花費更便宜。

(4)地緣套利

遠程辦公讓我們擺脫地理限制,一台電腦與穩定網絡就能完成工作。那我們是否可以大膽一些:拿一線城市的工資,去三線城市生活,通過消費落差,提高生活質量?

當然,這需要一個前提——永久遠程辦公。如果公司要求不定期出現在辦公室,就無法享受這一優勢。

面對這麼多誘人的好處,你對遠程辦公是否更加欲罷不能?

我們先別忙著做決定,有利就有弊,遠程辦公也不是完美無缺。

被侵占的生活空間,遠程辦公的無奈之處

很多人沒意識到,遠程辦公將帶來一個巨大隱患——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被打破

乍一聽有些「雲裡霧裡」,工作和生活的邊界到底「長啥樣」?

舉個例子:每週五下班時,那種發自內心的輕鬆感,就是工作與生活的間隔。

這種精神上的邊界,能帶給我們安全感

可惜一旦我們遠程辦公,這種界限就將打破,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果:

(1)7*24小時待命

不久前,字節跳動實習生12點睡覺被公司群嘲的新聞衝上熱搜。很多網友無法理解,半夜睡覺已經夠晚了,憑什麼被嘲笑?

其實,這就是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界限的後果。字節跳動通過高昂薪水刺激,讓員工默認:工作>生活

而當我們開始遠程辦公後,也會面臨這種情況。

一大早就開始做事,午飯時間開會;社交軟體被工作訊息填滿,忽略上下班區別,不自覺7*24小時待命。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2)工作效率降低

遠程辦公對團隊默契度要求很高,線上溝通理解難度高、情緒傳達弱

而且我們不知道隊友何時「摸魚」,面臨緊急事件時,一旦有人卡殼,團隊氣氛跌入谷底。

工作效率降低會增加工作時長,引發負面情緒,繼續降低效率,進入惡性循環。

(3)家庭矛盾

我做了10多年運維工程師,這是一個天然7*24小時待命的職位,半夜被電話吵醒是家常便飯。原本我早已習慣,但結婚後老婆對此事意見很大,她睡覺輕,醒了就很難入睡。

當生活隨時會被工作中止,引發矛盾是必然結果。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之前還看到有網友表示:只要能遠程辦公,我可以不要五險一金。這種想法非常危險,社保和公積金是我們的重要權益,為遠程辦公就放棄得不償失。

況且,遠程辦公對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如果遠程辦公為大勢所趨 你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遠程辦公要營造「儀式感」

疫情期間我們都有過遠程辦公的體驗,或多或少經歷過類似場景:

明明多睡了一兩個小時,起床後卻懵懵懂懂,始終進入不了工作狀態。

工作期間,孩子突然闖進書房,咿咿呀呀喊著:「爸爸/媽媽陪我玩」。

靠在沙發上打開筆記本電腦,沐浴陽光閱讀文檔,沒多久就進入夢鄉。

在家中辦公,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我們失神許久,工作效率直線下降。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那麼,有沒有好辦法能克服這種現象呢?

網文作者「唐家三少」的寫作經驗,值得我們藉鑑:

每天9點30進入書房,關閉手機,戴上降噪耳機,3小時內寫完10000字。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流程,唐家三少把日常寫作設計成「固定儀式」,只要進入書房,立刻進入寫作狀態。

他藉此創造出連續更新小說86個月的金氏世界紀錄。

參考這種方法,我們也可以培養遠程辦公的儀式感:

① 在固定時間起床、洗漱、吃早餐;

② 工作前脫掉睡衣,換上正式著裝;

③ 在固定地點工作,遠離沙發和床榻;

④ 封閉工作環境,與家人做好溝通,工作時間不要打擾;

當我們培養出「工作儀式」,給大腦「確定性」感覺,效率自然會提高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要享受遠程辦公帶來的愜意,首先要保證工作效率。

遠程辦公需要強大的「自驅力」

年初看過某大廠員工的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描述讓我印象深刻:

「你就假設我是一頭拉磨的驢,你作為管理者就一直拿鞭子抽我,我覺得很正常啊,沒人覺得不正常,我是驢、你是主人嘛,我想偷懶,驢之常情,你不想我偷懶,人之常情。」

一句「驢之常情」,說透了傳統管理學的精髓。

但在遠程辦公場景下,情況發生了劇變。

管理者手中的「鞭子」被沒收,甚至看不見「驢子」,僅依靠音頻與視頻,根本無法撼動想要偷懶的「驢之常情」。

缺乏監管手段讓管理者焦慮,也對職場人提出更高要求。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想要適應遠程辦公,不靠監督靠自己的「自驅力」,至關重要。

脫不花說過:「一個人為什麼能自我驅動?就是因為他可以靠自己製造的正反饋和成就感,來支撐和激勵自己繼續堅持、努力進取。」

正反饋和成就感,正是玩轉自驅力的關鍵因素

我們可以通過高頻「文字反饋」方法鍛煉自驅力。

這裡的「文字反饋」包含兩個方面:分享自己的工作進度,回應他人的分享。

分享工作進度時,文字表達倒逼我們整理內容,避免了口頭表達中「隨口一說」現象,提高工了作專注度。

而回應分享就是製造正反饋,給予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有收穫,互惠互利。

文字反饋可以只在項目組內開展,避免消耗過多精力。

反饋工作進度不是匯報工作,沒有層級關係,只聚焦正反饋和成就感,鍛煉自驅力。

不要迷失在「自由時間」陷阱

人在充滿安全感的舒適環境中,總會下意識進入「無所事事」狀態。

學生時代,我每次假期前都會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等下學期驚艷全班。

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放假後那股勁兒就洩了,我始終逃不過動漫、電視和遊戲的誘惑,經常連假期作業都偷懶不做……

時至今日,以算法為核心的推薦系統更讓人欲罷不能。以「就看十分鐘」的心態打開某音,結束時發現幾個小時已經過去。

這就是自由時間陷阱,工作效率的「天敵」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多年,直到看了許岑「以教為學」的方法後,終於找到解決方案。

許岑喜歡做教程,學習任何知識,都抱著一種「學完教會別人」的態度。他出過英語、吉他、攝影、炒菜和PPT等眾多毫無關聯的教程,被人稱為解決問題專家。

以教為學,一方面設置目標,以任務驅動工作,另一方面,以教會別人為目的,能提高學習質量。

我們可以學習這個方法,把工作內容整理成教程分享到公司內部平台,展示能力同時,還收穫了虛榮心的滿足。

工作要求是內驅,產出教程後收穫的讚譽是外驅,內外結合,工作質量和效率會有極大提高。

遠程辦公是自律者的盛宴

過去10年,歐美國家遠程辦公人數從350萬飆升至2000萬。

除了谷歌外,微軟去年就允許部分員工永久遠程辦公。

不管我們的意願如何,遠程辦公在部分行業都有勢在必行的趨勢。

作為打工人,快速掌握遠程工作能力勢在必行。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遠程辦公=自由狂歡?

不,是自律者的盛宴。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