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升溫,本土案例數居高不下,教育部今日宣佈從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含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這段期間,補習班及兒童課照中心也同步執行,停止學生前往學習。大專院校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且線上教學視為正式課程,暑假期間不另行補課為原則。
原文出自【大流行,為什麼要停課?】,經原作者 黃軒醫師 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台灣疫情升溫,本土案例數居高不下,教育部今日宣佈從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含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這段期間,補習班及兒童課照中心也同步執行,停止學生前往學習。大專院校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且線上教學視為正式課程,暑假期間不另行補課為原則。
Cover Image Source:Unsplash(示意圖)
文/黃軒(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統,導致了大部分的學校,大學和學院閉校。大多數的政府都決定暫時性的關閉學校,以此來減少COVID-19的傳播。這次的COVID-19大流行,關閉了學校,使得目前全球約有8.25億學生受到了教育影響。
Image Source:Unsplash(示意圖)
關閉學校是歷史的提醒。在1918-1919年的美國流感大流行期間,學校停課和禁止公共聚會措施的實施,確實較低了當時的總死亡率。在1957–1958年期間爆發流感,關閉學校,可將當時亞洲流感的發病率降低了90%。
冠狀病毒席捲全球迅速蔓延,即使已證明COVID-19病毒引起的症狀在兒童中較輕,但兒童仍可能將COVID-19病毒傳播給更脆弱同齡的學生,而學生又會將COVID-19病毒帶回家傳播給更脆弱的一群家人,例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家庭傳播的人,進入社區,又會易引起更大的社區傳播的擴散!
這就是為什麼一但任何疫情大規模擴散,衛生官員都會建議停課的原因。因為「關閉學校,就是減災的工作之一!」
停止上課方法,哪種方式最有效?在流行尖峰前,提早停止上學提早停課,這是非常重要的!什麼叫提早?就是疫情在社區,一開始大爆發,而不是一直等到疫情在尖峰時刻,才來停課!研究已經證實,未到疫情尖峰時段前,停止上課,可以降低死亡率!
研究人員發現:當紐約市在大流行尖峰時刻前的11天,就關閉學校,他們毎十萬人中的死亡人數,只有452個而已,而另一個城市匹茲堡,由於是在大流行尖峰後7天才開始關閉學校,因此他們毎十萬人口的死亡數高達807個,是前者的近2倍了!
所以「較早實施停止上課,死亡率會有明顯的下降」
在西班牙大流感下,美國對43個城市,採取學校關閉措施,其平均時間為4週,就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However, school closures for 4 weeks or more di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reducing the peak incidence, which would be of value in mitigating medical service needs during the epidemic.
2010年的另一項研究H1N1發現,停止上課達8週,其R0值,就會從2.4下降到1.4。同一項研究也顯示,至少也是要4周左右,傳播鏈,才會有效被打斷。
單純的停課就可以了嗎?在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期間,多個國家通過關閉學校是成功地減緩了感染的傳播。但是,有些研究卻發現只單純關閉學校,卻沒有效可以減少受感染學生的總人數。儘管關閉學校,取得了總體的成功,但密西根州的停課研究發現,「被動式的停課,是無效的」
We observed that school closures were reactive,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LI rates over the study period.
如果學校的停課,是被動的,例如必須等待中央有旨令,才能停課,又如必須等到封城時才停課⋯⋯這樣被動的停課,其實不只效果不彰,會使疫情擴散更嚴重。所以地方管轄的學校在疫情一爆開,尚未到疫情尖峰時刻,得快速執行停課措施才能及時減災!
在疫情大規模流行時,除了強制性關閉學校,社區、家庭,仍然需要防疫措施,這些包括勤洗手,戴上囗罩,保持安全距離,研究發現強制性關閉學校,再加上採取防疫措施,可使傳播率,更降低了29%至37%。這近4成的減災,只是因為民衆有了防疫觀念的落實,而加強了這個防疫工作的成效。
【文章來源】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0835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