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宗/台灣的國泰民安、年輕人的「虛榮」造就了這場鮭魚之亂

Cover Image Source:Facebook/台湾スシロー 台灣壽司郎
文/李又宗
最近有間日本知名迴轉壽司業者打出了一個行銷廣告,只要名字內有「鮭魚」同音一字,便可以享有九折優惠;如果姓名有同音二字,就可以五折計價;如果剛好同音又同字,該次就可以免費無限享用迴轉壽司全品項。
Image Source:Facebook/台湾スシロー 台灣壽司郎
消息一出,結果造成全台一股鮭魚風潮,為了拼免費吃壽司,活動第一天全台就有高達135人真的去改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鮭魚」,還出現許多奇特的名字,甚至還有謠言說有人改名後,才發現小時候已被爸媽改過兩次,這輩子可能都改不回去了,被眾網友笑說是踏上一條「不鮭路」。
Image Source:大數聚製圖
其實業者當初推這個活動,應該也只是無心插柳而已,結果沒想到造成全台灣的「鮭魚之亂」,居然有這麼多人響應,連內政部都跳出來呼籲民眾要珍愛自己的名字,不要浪費戶政資源。
Image Source:Facebook/內政部
究竟這場鮭魚之亂為什麼會爆紅呢?我用廣告的觀點列出三點簡單說明:
一、最近沒有大新聞
這還真不是我亂說,基本上如果有這種無厘頭的爆紅事件,通常會發生在國泰民安的時刻,如果同時發生了社會關注的大事件,像是「台灣疫情破功」、「政治人物重大緋聞」、「大地震或海嘯」、「錢櫃失火燒死人」等這類事件,媒體跟公眾的目光就會被聚焦過去,才不理會這類無聊小事,所以我們每次辦活動或是發新聞稿,都會挑選「太平日」,如果不幸發生重大事件,我們也會建議客戶是否要延後舉辦,如果不能延後,活動成效肯定大打折扣。
對我們來說,辦行銷活動除了盡人事,「天命」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二、年輕人刷存在感
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大家都想讓自己紅,也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程度,但是行銷自己往往需要「本錢」以及「本事」,如果沒有前面這兩本,那大概就要配合社會的「風向」來做出表現。
Image Source: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如果你看一下這些改名後的身分證,絕大多數都是民國87年後生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因為好玩、可能因為朋友揪團,甚至也有可能為了刷刷存在感,反正去戶政事務所改名的成本也不高,吃完以後馬上就可以改回來,PO在網路上面又容易引起網友的關注,連帶滿足自己的小小虛榮心。
三、日本壽司的高級感
雖說迴轉壽司不算什麼高尚餐廳,但也是一個高級感滿滿的日本料理(尤其對台灣人),其實就算在日本,當地人其實也不是那麼常吃壽司,畢竟價位本身就跟大眾料理有區隔,加上單點制,點多了也是很傷荷包的。
現在有個方案,只要改個名字,就可以在這間日本知名壽司連鎖店盡情點單,還可以毫無負擔的點鮭魚肚、鮪魚大腹這一類高單價料理,飯後還能盡情享用百元以上的甜點,對少數人來說的確有吸引力,尤其當這個活動變成一個「社會運動」,便會讓許多人去該店用餐後,在社群網站上拍照打卡,進而吸引更多人前去跟風,這也讓該連鎖餐廳在這幾天內湧入大量人潮,反正台灣人最愛跟風了。
對於企業來說,這當然是個成功的品牌行銷,只用了一個平面的廣告企劃,加上每人平均一千的材料費,居然就紅遍了全台灣,這也讓更多廠商搭上這股「改名風潮」,估計未來一個月,在各大社群網站都能看到這類的改名或諧音優惠活動。
實際上我也去吃了,因為阿公在生我媽的前一晚,夢到一座盛開的玫瑰園,當時正值秋天,所以我媽媽就叫「秋瑰」,跟鮭同音,最後我就帶媽媽去吃,一千塊的帳單打了九折,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