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J/企業實施庫藏股執行率卻掛0? 公司其實「虧很大」!

Cover Image Source:Pixabay
文/Dr.J
市場傳來一則柏文(股票代號:8462)的消息。
最近陸陸續續地在Line群組看到朋友分享一則訊息,柏文3月24日至5月22日原擬實施庫藏股2,000張,但是時間一到,公告出來的結果卻是0張。(參照下圖)
為什麼要實施庫藏股?
這家公司之所以實施庫藏股,部分原因在於三月中武漢疫情嚴峻,大多數股票隨著大盤下跌紛紛中箭落馬,柏文(股票代號:8462)跌到接近100元;不過柏文不全然是疫情的關係,早在2019年7月初就股價突破300元,最高302.5元,就開始一路下跌,武漢疫情之前就已經跌得鼻青臉腫,三月疫情變嚴峻只是在懸崖口推他一把,總計股價跌掉了三分之二。
為了維護股價,公司只好出手買回自家股票,剛好順著全球股市反彈的勢,5月22日股價業已反彈回到了近200元,距離300元的高點已經收復了一半的失土;隨著國內疫情穩定,健身人潮回流,股價甚至於比1月底武漢疫情發生之初的價位還要高。
只是買進的區間結束,一看公告才發現股價反彈並非因為公司買入庫藏股,因為公司根本一張也沒買,套句成語就是「不費一兵一卒一文錢」就讓股價彈了起來;只是一般投資人可是臭著臉、叉著腰,一堆搶進的朋友感覺變成了盤子。
Image Source:Pixabay(示意圖)
執行率0%可不是第一次
所謂庫藏股,指公司將自己的股票買回。依據法律規定,買回的目的有三:轉讓股份予員工、股權轉換、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 ;本文討論的部分為第三種「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比較簡單的說法是指讓股價不要太難看,尤其是當董監事、大股東將股票質押或使用融資槓桿操作時,股價下跌到一定幅度可能會導致「斷頭」的連鎖效應,掌控公司的董監事當然會選擇使用大家的錢讓股價不下跌,所以實施庫藏股也是我的暗黑指標之一。
我去找了一下2014年1月到5月22日實施庫藏股的資料,總共有612家公司,其中有40家公司曾經發生過執行率為0%的紀錄,所以這也不是什麼稀罕少見的事情,重點在於我們到底該怎麼評價0%執行率這件事情呢?
實施庫藏股消息一出,很多散戶聽到消息覺得股價會漲,紛紛跟進追高,相信公司派會執行庫藏股,如果最後發現根本沒買半張,損失的可是公司的「信用」。這個執行率的信用資料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可是如實記載,一查就有了紀錄,如下圖:
除了雷科發生過2次執行率為0%之外,其餘都只有1次,如果以上圖最左邊的一檔全台(股票代號:3038),執行了13次只有一次0%執行率,比例上不算太高,似乎可責性不高;但還是要細看其他執行的比例,也許都是10%以下,偏低的庫藏股執行率有狼來了的疑慮,帶來的反彈效應將會隨著市場評價低而逐步遞減。
反之,實施1次就0%執行率,也未必具有可責性,0%執行率的理由通常是「因執行期間股價維持穩定,並考量資金運用效益,故未執行完畢」;白話來幫大家翻譯一下,本公司喊一喊說要執行庫藏股,大家就衝進來搶買股票、拼個庫藏股行情,所以公司還沒買,股價已經回彈到還不錯的價位,喊一喊就能護盤。
這也不能怪公司,既然股價都已經回彈到理想目標區,公司的資金當然不要亂買,留在公司運用也不是什麼壞事情,要不然公司為了維護股價,把帳上的現金都拿來買庫藏股,寅吃卯糧,突然遭遇到武漢疫情之類的災難,收入幾乎歸零,可能撐不了幾個月就要破產了。
Image Source:Irasutoya(示意圖)
解讀執行率0%背後的真實原因
公司法有所謂的資本維持原則,簡單來說公司的資金應該是用在公司的營運上,但現在世界各國有個風向,喜歡拿錢來實施庫藏股,股本只要變小,公司財報數據就會好看,甚至於政府為了要讓公司拿錢出來投資,不要賺了錢卻當守財奴,以提高稅率的手段逼迫公司帳上不要留現金。
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好有壞,這次武漢疫情才發現很多公司的帳上現金有限,一遇到不知道何時結束的災變,帳上現金搖搖欲墜不知道能撐多久;因此,庫藏股的0%執行率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情,要根據具體個案來判斷,若是股價也已反彈,因為實施庫藏股的目的達成了就不要亂花錢。螞蟻尚且會儲備食物過冬,拿公司的錢避免股價下跌,只是為了讓股票價格好看,要挽救大股東快要被斷頭的質押股票,對公司長期營運來說反而是一件負向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