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收台灣的口罩與問候」 廣東陸生:巨大黑暗中更見小人物的光和熱

原文出自【新型冠狀肺炎這些天,我在這頭,珍珠奶茶在那頭。】,經原作者廖小花的隱性台灣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FB/廖小花的隱性台灣提供
想念大家、想念珍珠奶茶。
目前廣東屬於二級疫區,陸生限制入境,開放入境時間還需等待通知。入境後學校會統一接機,將我們載到集中管制區隔離十四天。
1月15號下午我乘坐虎航從桃園降落澳門,入境珠海。
君問歸期未有期呀,今天是鼠年立春,是我想念五十嵐的第二十天。
以主之名
十多天來,都有看到line群裡的消息,很可愛的是,在基督教小排群和佛教精舍群,大家言語中透露出的情感。基督小排群裡大年初一的禱告,一位姊妹是這樣說的:「大年初一,新春愉快,喜樂平安。求神保守大陸、台灣、地球,回復起初創造的伊甸園。」
大坪林普善精舍日間中級禪修課群裡,有師兄群發消息說,精舍住持師父帶領大眾發心誦1080部金剛經回向給肺炎疫情。師兄告訴我:「中台禪寺暨所屬精捨都在誦金剛經回向。」
原來有一群人在對岸默默地,用一片真心,用對自己來講最神聖的方式,祝福著我們,祝福著這個地球。我時常感嘆,很多外交官、政治家、社會學專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宗教卻可以解決。到底是為什麼呢?一千四百年前就有人點破玄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助三十萬個口罩、一萬四千件醫療防護衣及三噸消毒液馳援武漢。
高雄佛光山「聯合國際佛光會」共同在海外募集訂購的120多萬只口罩,已有70萬只送達疫區一線。
原來啊,不是因為宗教是「宗教」,而是因為,宗教里有「愛」,這種愛是大愛,超越意識型態,突破地域疆界,無遠弗屆。
image source:FB/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我在廣東的情況
先跟大家說我很好,人生第一次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就是為社會做貢獻,自然義無反顧,每天在家吃媽媽做的健康菜,面色紅潤有光澤,過得很滋潤呢!
過年都乖乖呆在家裡,珠海的情況還算樂觀,初期大家比較慌亂,一周過去,我們家無論從網上還是線下都買到了口罩,食物和基本生活物資也逐漸恢復穩定供應。
廣東的確診人數還在增加,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十四天的潛伏期,確診人數最高峰還未到來,但因為嚴厲控制人口的流動,病情還算在預料與可控範圍,作為普通市民,我相對樂觀,但也聽從指揮儘量不出門不闖禍不惹是生非。
人們關切的最前線
福禍相依,在動蕩的外境中,唯有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和積極的態度。在黑暗和磨難中,人的情感愈發閃閃發光。這些天,我見證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外省的醫生和護士簽下請戰書,熾紅的指紋印,主動奔赴湖北重疫情區。
載著各省市的醫護人員的航班上,乘務長用哽咽的聲音說:「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你們遠離家人,出征武漢⋯願你們平安歸來,在你們平安回家時,我們去接你們回家。」
開往武漢的大巴車出發前,一位護士的新婚丈夫對著車窗聲音顫抖,「給我平安回來!」「嗚嗚嗚⋯我包一年的家務⋯」
為了輕鬆上陣,本是愛美年紀的護士們毫不猶豫剪下長髮。取下口罩後,她們的臉上佈滿因長時間穿戴被勒出的深深淺淺紅腫瘀痕。網友說「這是最美的人」!
湖北各大小醫院附近的酒店聯合動員,免費提供房間和生活物資讓醫生護士入住;全國各地網友有錢出錢沒錢聲援,源源不斷的物資和鼓勵湧入湖北。
武漢vlogger戴著口罩出門拍攝封城紀錄片、嘻哈歌手寫最炸的beat鼓舞民間士氣、理工男製作數學模型科普病毒蔓延情況,十四億人有才的出才,有力的出力。
小人物的光芒
小伙子到警局門口扔下500口罩轉頭就跑,民警追出去只見他的背影匆匆離去。
十歲的女兒去醫院給作為醫生的媽媽送飯,為了避免傳染風險,兩人只能在隔離線外張開雙手「隔空擁抱」。
退休的大爺拿著一綑用報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錢,一萬元,放在警局櫃台,他搖搖手拒絕告訴民警自己的名字。
年輕女孩每日做800份餐點供給一線醫護工作者。
冬日的湖北陰寒,火神山醫院戶外操作機器的工人手指凍得僵硬。一位工人吃著涼掉的盒飯,憨憨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初出茅廬的年輕挖掘機技師放棄在家安穩過春節,從外地趕往湖北現場助力施工進程。
工地上,面對鏡頭,操著濃重鄉音的工人聲色憨厚地答道:「是的,我自己來的。這裡沒有熟人,昨天打車來的。」
平凡天使創造的奇蹟
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還有好多好多。
「農民騎40公里給醫療隊送菜、武漢夫妻24小時為醫院送餐、醫生父子隔防護玻璃打氣、97年小伙子和朋友自費購買25萬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匿名捐給武漢、青年買到最後一盒口罩與街坊同分享等等…」
鄧紫棋寫下《平凡天使》這首歌,歌詠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和他們炙熱的心靈。
《漂亮的李慧珍》裡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由小人物撐起來的。」
北野武評論日本3.11地震說:「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無數次擊退的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災難中,需要被悼念和緬懷的,需要被銘記和歌頌的,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