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宗/獨家專訪》靠數據力量說話—德國之聲的專訪記者

image source:FB/DW 中文 -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為什麼服人?
德國之聲在台灣近幾個月來聲名大噪,不同於台媒風格,在《德》的專訪影片中,經常看到記者使用大量數據,迫使對方說出自己心中的立場,這其中也有如受訪者動怒、失言後下台之情事,為何《德》式風格會如此突出?而各黨陣營明明知道其厲害所在,卻又紛紛同意接受訪談呢?
德國之聲(德語:Deutsche Welle,德文縮寫為「DW」)是由《德國之聲法案》設立,性質類於台灣的公共電視,按官方數據指出,每週在世界各地可觸及1億5700萬的閱聽眾,由於是國際媒體,加上擁有許多流量,我想這是政治人物願意接受訪問的主因;2018年《德》在台北設立亞洲辦公室,所以近年來常可以看到《德》的相關影音新聞,還有許多台媒對其再製的二次新聞。
image source:FB/DW 中文 - 德國之聲
專訪的問與答
我是看了林靜儀因「支持統一就是叛國」的失言風波後,對德國之聲產生好奇,因為不管在世界各地,一篇專訪就能使總統陣營發言人下台,實屬罕見,所以透過管道致電該名記者鄒宗翰,才有了以下訪談,希望能讓許多朋友更明白事情的根本。
問:「好久不見,都不知道你轉到德國之聲了,什麼時候開始在《德》工作的?」
我到德國之聲大概快兩年了,之前做文字採訪報導為主,到近期才有個機會做影音專訪的。
問:「像周錫瑋那篇不是都由外國人來採訪,台灣也許有人會期待是「外國人」臉孔的人來訪問,但這次怎麼換到你?是有什麼特殊含意嗎?」
其實原本也是要由我德國籍的老闆來訪問的,但他臨時要回德國,所以就委任給我,我雖然在別家媒體也有專訪經驗,不過在德國之聲還是第一次,畢竟是國際媒體,所以非常緊張,訪談前幾天幾乎都是熬夜整理資料,但我們針對提綱還有問題都反覆討論過很多次。所以老闆也很放心把這個任務交給我。
問:「我看到網路上有人提到,您好像是採『引誘式問法』,也就是先丟一個餌出去,讓受訪者回答一個模糊的場面話,而後提出數據打臉對方,迫使對方說出心中的立場,關於這點您怎麼回應?」
我先澄清一下,我沒有採用引誘式的問話,只是我覺得台灣在面對統獨議題時,各家過往的報導都比較偏向於同溫層,所以我查了很多資料,也盡量引用國內外比較有公信力的數據,用數據讓受訪者去面對一個台灣的現況,此外,我們希望可以把各陣營對手的支持者常有的疑惑放進提問中,去回答一些大家認為最基本但卻沒有被說明的問題。
image source:FB/DW 中文 - 德國之聲
問:「使用數據來面對事實,您覺得對受訪者最大的用意為何?」
我覺得可以看到這個議題中矛盾又無力的一面,像張善政面對統獨,就說自己立場是不承認對岸;林靜儀說我們為什麼要北京認同,我們自己是一個國家,可是數據事實顯示,中華民國才是越來越不被國際承認的一方,兩位代表人都沒能真正給出統獨議題的解決之道,但我們關心的是,不管哪一個黨執政,他們會把台灣帶向何方。
問:「從林靜儀風波後,好像網路上掀起一股輿論,您有受到波及嗎?」
其實那支影片出來後,有非常多的網友來攻擊我,但如果你有看影片,我聽到林委員在講出關於叛國的言論後,有再確認過一次,當下我覺得這應該是敏感的話題。可以看到發出後綠營內部也有矛盾的聲音。有人贊同林靜儀講的話,也有人覺得她失言。可以看得出綠營其中的矛盾。
問:「那你的老闆有責怪你嗎?」
沒有,他全力支持。他認為我盡責做到了中立與平衡的報導,並不會因為面對的人不同而改變身為記者的態度。
問:「我想問一個很私人的問題,您自己本身也是民進黨同婚專法的受益者,會不會覺得,你做出了一篇傷害民進黨的訪問,於情理上過不去?」
不會,我當下是一名記者,我就是盡專業本分。我覺得林委員也很專業,當事件風波起來時,林委員也展現了積極的事後處理態度——辭去發言人,那就是當下最能止血的專業表現;我在之後還有傳訊息給林委員的團隊,他們並不責怪我,因為他們知道那就是我的專業工作,而我們雙方都是在展現自己的工作態度。這兩次的訪談後,我其實也一直在反省,我之後該如何做得更好,所以對各方意見我都是虛心以待。
問:「我個人對統獨的看法也跟專業有關,我覺得統派就做好自己的專業,獨派也做好自己的專業,剩下就交給老天了,您認同嗎?」
我覺得你的看法非常好,重點不是統獨,而是在台灣的每一個人,有沒有盡到自己人生的本分,如果每個人都能理性看待真實與數據的關係,其實我們很難被假新聞或境外勢力影響,這才是一個國家強韌的所在。
12/30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張善政專訪
影音: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5618971443778
1/2 民進黨蔡英文發言人林靜儀專訪
影音: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550928188338217
相關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