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聖聰/把高三考生當教育白老鼠 選大學比的是運氣還是實力?

杜聖聰

20190516

10635 Views

image source:unsplash

這次學測亂象紛呈,清華大學電機系正取40人,備取高達392人。像這種備取備到天涯海角的科系,今年有好幾百個。這些科系真能如願讓孩子報到,把正取名額塞得滿滿的?這又未必,因為學校和考生的鬥智各懷鬼胎。

過去,台清交這些大學為了廣納賢才,只要見獵心喜就納入門下。於是,就出現精英高中時常出現台大五系學測王、清華四系學測王等。時間一久,這些大學又不是笨蛋,限定一個人只能正取一個科系,其他的人盡可能備取,目的就是要把正取名額填滿。

image source:Meteor

名校備取開大門 後段大學「門可羅雀」

如果大學上游如此,到了中段大學的情況就是「大魚吃小魚」。不管你的學校科系有多強,總有比你強的學校或科系。

中段大學科系先比學校聲望排名,國立的贏過私立的,四年下來省個二、三十萬,孩子又對科系認知不明顯,「選校優於選系」就成了策略選擇;如果比科系,在高三老師、家長和學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心裡排名」。所以,心裡排名稍後的科系,就算備取生撈到見底,來報到的個人申請還是招不滿。

image source:Meteor

學校有鑑於此,為了將招生名額填滿,只要有來繳費參加口試的,一律變成備取。但參加個人申請的考生,如果科系不給他正取,又或者備取的名次稍後,他就可能選擇「正取但自己不喜歡」科系。結果,學生備來備去,備不到自己要的科系;學校科系也備不滿正取名額,只能靠指考名額再補足。不曉得那些只會空口說大話的學者專家,知不知道當家柴米貴的辛酸。

後段大學更慘,學校不管怎麼收,繁星、個人申請、四技二專、運動績優、大學指考,怎麼收都收不滿。索性一拍兩瞪眼,改成單招,又或者是用夜間部名額旋轉成「日間部就讀」。早些年還管用,這些年因為少子化更趨嚴峻,別說大魚撈小魚、小魚撈完撈蝦米,現在就連河底下的浮游生物都撈不到。教育部坐任這些大學畢業生成為「失根的蘭花」,對學生和家長格外殘忍。

人人都100分 「第一名」價值何存?

今年的個人申請因為採計科目變少,所以級距變短,考生分數都黏在一起,造成鑑別度降低,影響所及,讓許多學子應上而未上、甚至連一個學校都沒有撈到的比例驟增;此外,最折磨人的就是,不管可以面試幾個志願,全部落在備取的比例也大幅提高。陸續分發之前,抗議的家長像狗吠火車,永遠拿不到話語權,全被教育部和有心人士模糊焦點。

應該聚焦的重點是,教育部在推行學測採計科目改制時,應該多方傾聽高中端的意見,而不是虛應故事草草了事;同時,也應該先行試算,要能掌握有多少大學科系的正取和備取名額?擇定個人申請但全數落榜的學生會有多少?會集中在哪些分數區間?我想問的是,教育部和大考中心如果有進行試算,得把試算的過程公開;如果連試算都沒有試算,就直接把這屆的高三生當成白老鼠,當然沒有辦法通過壓力測試,只能耳朵一關,躲在自己象牙塔裡繼續當高官。

奉勸這些的教育部官員和有心人士,斷送學生前途的行政傲慢與怠惰,死後雙眼一閉,最終是要下地獄的!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