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了還要工作嗎?成功人士和你想的不一樣

本文節錄自《如何把收入轉化為財富: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2:經濟低迷時代學習有錢人致富的財務行為》一書,作者湯瑪斯‧史丹利博士、莎拉‧史丹利‧法洛,由遠流出版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Pixabay
富人與今日的就業環境
許多財務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相同特徵,那就是他們與自身的職業極度或「高度」匹配。換言之,他們的技巧、能力、知識、興趣和其他特質都能符合工作要求,畢竟如果工作到撐不下去,又怎麼有辦法從中獲得持續性的所得呢?要是工作或職涯不適合自己,那麼必定很難確保長期收入,而且生活也會充滿壓力與衝突。
無論當今的政府規範及社會經濟狀況如何,已致富的鄰家富人都仍會繼續尋找良機。我們若想致富,就必須瞭解自身技能,並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才能發揮長處。
許多富翁之所以能靠著自己的力量獲得經濟上的獨立與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能夠:
1、評估自身的技巧、能力與特點,以及大環境和市場狀況。
2、選擇最能發揮個人優勢以及利用市場特性的工作。
《為什麼他們擁有億萬財富,而你卻沒有》一書在一九九八年針對全國七百三十三位百萬富翁進行了調查,受訪者被問及選擇職業時考慮了哪些重要因子時,每五人之中就有四位(81%)表示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是以「該份職務能否讓自己將能力與資質發揮到極致」為原則。到了二○一六年,則有70%的受訪富翁表示,熱愛職涯或自己所選擇的行業是財務成功的重要因子(若只討論小型企業主的話,比例甚至高達四分之三)。換言之,我們必須先對工作充滿熱情,每天才有可能積極打拼。
image source:Pixabay
致富了之後還要上班嗎?
即便薪水普普或只稍微高於平均,都還是有可能透過一般性的所得,以及自律、謹慎又穩紮穩打的理財方式積攢到上百萬美元的財富。這點無論是一九九六年還是現在都一樣,而且請注意,業務人員的大筆抽成或律師、醫生和CEO的超高型收入都不算在「一般性」所得的範疇內。
怎麼可能?《別再裝闊了》當中的研究指出,多數富人剛累積到破百萬的資產時,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是8萬9167美元,換句話說,有一半富翁的收入都不到這個數字。這樣的研究結果帶給了我們以下啟示:
若想累積財富,鞏固財務安全,目標感、自律性和才智都比高收入來得重要,而且這點在絕大多數的人身上都適用。可惜現今的高收入族群總把錢(即所得)看作最容易再生的資源,所以對於花費毫不節制,才會導致過度消費。
雖然我們身邊經常充斥著這種過度消費的族群,但並非所有人都會隨波逐流去追隨這種消費理念與方式。換言之,有些人還是懂得為自己打算、考量,而且國內的多數富翁之所以能成功累積並常守財富,就是因為他們能從攢積財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並滿足於經濟上的安全,而不會像戴徽章似的忙著炫耀名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