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有自己的「器」!看看幸福儀式感 你可以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大數聚

20190123

2960 Views

本文節錄自「《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一書,由時報出版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編輯選文

編輯選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戰鬥的武器,上班族也許是電腦、流利的口才;廚師就是一套刀具、美髮師則是理髮刀,這是屬於每個人的「匠心精神」,看見成功的背後是多少努力的累積,想要有什麼樣的生活就要付出多少的能力,從《儀式感》可以知道你對自己的認真。

image source:Pixabay

我們能看到匠人們在做好充足準備以後,穿著整潔的工作裝,斂眉凝神,一字排開他們那些或鋒利、或整齊、或一塵不染的工具,細緻專注地施展他們的技藝。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儀式,讓我們能體會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匠心,讓人心生感動。

以前有部張國榮主演的電影叫《金玉滿堂》,裡面我最喜歡看他們做菜的部分。影片中,在參加廚藝比賽之前,廚師會拿出自己的一套工具,滿滿一大箱裡有各種型號的刀,每一把都有它特殊的用處,有專門削魚肉的、專門切牛肉的、專門剔骨頭的,全部都能在廚師手上被舞得出神入化。他們看起來就像武林高手一樣,那些烹飪的手段簡直能和金庸先生筆下精妙的武功一較高低。

後來看韓國的電視劇《大長今》也講飲食,但他們的物資真的很匱乏,食材種類也不多,工具用來用去也就是一把普通菜刀。不過,他們的態度格外認真,甚至連切菜的姿勢也要調整優雅,並且帶著誠意,就為了讓吃到食物的人感到幸福。

當時,麵粉在朝鮮是很珍貴的食材,連大白菜都是從中國大陸引進,費了很大的功夫才培植成功。總體來說,雖然食材較為一般,做出來的食物,也談不上珍饈美味,卻依舊令人動容。

image source:Pixabay

這是因為韓國人特別擅長利用儀式感來營造氛圍、包裝文化。做菜之前,尚宮和宮女們要焚香沐浴,三拜九叩,穿上潔白的制服,用泉水把蔬菜洗淨,然後才能拿起刀具俐落地切出各式各樣的菜絲。她們把做飲食的每個步驟、動作、角度都拿捏得格外細膩,原本再普通不過的青菜蘿蔔,經過她們的處理,都彷彿山珍海味一般。

不只廚師有工具箱,理髮師也有自己隨身攜帶的大工具箱。我認識的一個理髮師就是這樣,箱子裡有好多把剪刀和梳子,還有好多支吹風機,其中一支中間鏤空的吹風機售價近一萬四千元新臺幣。他握著那支吹風機說,這是個英國品牌,無葉設計,採用內置智慧溫控技術,可以針對各種髮質調節溫度和風速,防止頭髮被過度乾燥,而且不是隨便就能買到,要把自己的工作照、工作店面照片寄過去,審核通過後才能購買。

我問他:「這些工具是公司配備的,還是要自己出錢買呢?」

他回答我:「全部都是我自己買的。」

我問:「可是,你自己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啊?」

他笑了:「我不覺得這是在亂花錢,或者說浪費,這是對工作的尊重。另外,這也是一種投資,對我的事業和工作的一種投資。」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滿滿的驕傲和自豪,讓我想到最近被強調的大國匠心精神。

我知道,匠心精神是努力勤奮,是一滴滴汗水所鑄就的熟練技藝,是無數次重複再重複,用盡精力打磨出的高超技巧。但我們又怎能僅憑一面之緣,就知道這個人透過很多努力而掌握了高超技術,擁有匠心精神呢?

image source:Pixabay

我的一個朋友說,化妝的時候,如果化妝師沒有擺出一整排的化妝工具,她就會覺得這個化妝師不專業。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麼,反正如果碰到這樣的化妝師,那次化出來的妝就真的不好看。

只有親眼看到的,才算是真的。我們能看到匠人們在做好充足準備以後,穿著整潔的工作服,斂眉凝神,一字排開他們那些或鋒利、或整齊、或一塵不染的工具,細緻專注地施展他們的技藝。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儀式,讓我們能夠體會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匠心,讓人心生感動。

其實大多數時候這是一種職業心機,這我們都知道,卻仍然甘之如飴地「被算計」。

就連玩遊戲也是如此。如果有極品裝備就會有極大的優勢,還會有人建議你,現在用的鍵盤不是玩遊戲的標準配備,要用機械式鍵盤,櫻桃紅軸或黑軸;滑鼠要用電競滑鼠,當然這些配備也是很昂貴的。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相信每一個工作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器,刀是廚師手裡的器,化妝品是化妝師手裡的器,吹風機是理髮師手裡的器。儘管在外行的人看來,一把刀就能做好一桌的飯菜;簡單的化妝品就能化出一個很美的妝容;幾百塊錢的吹風機和三千塊錢的吹風機功能性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我覺得不能簡簡單單地僅從功能性或價錢去看待一些事,這些器具也反映他們對待職業的態度。一個捨得花三千元錢去買一個吹風機的理髮師,首先應該是熱愛自己的職業,其次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從業者,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理髮師。

西方的教育講究儀式感,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要表達出來,最好還是有儀式地表達出來,這樣孩子的幸福感甚至整個家庭的凝聚力都會不一樣。我想,對於謀生的職業來說,一件好用的工具,就是一種儀式感。曾聽別人講過,說雖然自己原本的技術很一般,但如果能用個更專業的工具,就有信心把技術提高上去。比如一個做家具的木工,手拿一件自己心儀已久的,價格超出自己承受範圍的工具,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家具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家具,而是有生命力的、有匠心精神的藝術品。

在謀生的征途上,如果有一個這樣的利器,能讓我們每天欣喜地帶著儀式感去雕刻別人眼中的蹉跎歲月,的確是一種幸福。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在各大書店和網站都可購買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