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ie Su/俄烏衝突疑雲,背後的影武者是原物料通膨?

Image Source:pexels
文/Howie Su
兩大陣營博弈:俄烏衝突下背後的經濟考量
日漸升溫,但多數人依舊霧裡看花的俄烏衝突目前似乎無解,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一邊下令接受進入俄國疆界的烏克蘭難民,以防未來可能戰事,另一邊則啟動戰略核導彈部隊演習,進行巡航導彈與超音速飛彈試射,雖然聲稱與當前局勢無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當前國際上已經區分為以共產主義的中俄合作與民主為首的西方聯盟兩大陣營,由於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對俄國而言相當敏感,被視為西方陣營的「東進策略」。確實,近期歐洲與美國積極防堵中國與相關勢力滲入歐洲,從政治上的立場、併購上嚴格審查、技術外流防治措施,甚至開戰後的經濟制裁,都可看出兩大陣營的對立更加明顯,不過若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場衝突背後的原因與天然資源及當前全球頭痛的通膨惡化有關,怎麼說呢?
Image Source:經濟部能源局
戰略關鍵物資為當前保持僵局主因
在2022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布蘭特原油期貨一度漲至96.78美元高點,不過兩國衝突並不只是油價飆漲這麼簡單而已。若從經濟資源角度來看,俄羅斯為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供應國,且佔歐洲天然氣進口的40%,俄羅斯甚至已經準備好直達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以取代過去需經過烏克蘭的管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俄羅斯具備貴金屬資源(如氖、六氟丁二烯),為半導體製造的重要原物料,在當前半導體大量缺貨的時代,這種戰略資源能有效提高國家影響力。而烏克蘭是全球穀物與有色金屬(氖、鋁、鎳、鈀金)出口國,有色金屬由於其導熱性差,電阻大,以及高抗腐蝕性能,經常用於機電設備製造,應用產業主要為化工、石油、船舶等,雙方各自持有關鍵戰略資源狀況下,無怪美國與歐洲即便要制裁,都必須仔細考量。
貿然開戰只會加劇全球通膨惡夢
除關鍵戰略性資源外,另一問題困擾所有人的不外乎為通膨了,老早在疫情時,全球通膨便逐漸上升,遇到後來的供應鏈阻塞更是讓通膨進一步惡化,2022年一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7.5%,許多機構預期聯準會將在三月時升息,全年將升息5-7次,且還不見得可以壓制通膨漲勢。雖然目前大規模戰爭機率不高,這次的俄烏事件即便是小規模衝突,也可能讓通膨雪上加霜,主因在於除了石油價格攀高外,兩國皆是氖氣的重要供應國,使得原先半導體的供需不足狀況可能更加傾斜,半導體的價格堆高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終端產品售價,倒霉的還是消費者本身。而石油的供應除因戰時可能大幅飆高外,另個因素是俄羅斯本身還是OPEC的成員國,誰也不確定俄羅斯會與當中成員國如何協商,如依照當前OPEC的產能依舊維持三月增產一天四十萬桶的產能下,如果產能不提升,通膨可能在開戰情況惡化。
Image Source:President of Russia
嗆而不打,背後可能替未來的經濟戰鋪路?
當前的局勢看起來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但實質開戰的可能性低,一方面普丁必須為未來繼任佈局,適時的展現俄羅斯國威或許有助於提升國內聲量,由於俄羅斯的經濟一直積弱不振,在政治史上,對外用兵多半是去除國內反對聲浪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宣而不戰可能才是其目的:增加國際政經上的地位與談判力,畢竟當前的數位經濟中,難看到俄羅斯的身影,該國仍處於天然戰略資源的定位。或許對普丁而言,其目的在於未來數位經濟時代中讓俄國不缺席的方式,貴金屬資源對於半導體的生產具備重要影響,且現在的永續能源尚未完全大規模應用時,石油依舊為重要戰略物資,以戰逼和當然是普丁的最佳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