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成癮的手機閱讀體驗,Matter 打造文字降噪新浪潮

原文出自【令人成癮的手機閱讀體驗,Matter 打造文字降噪新浪潮】,經原著【三創育成: Star Rocket】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pexels

文/liz

在科技新聞聚焦 Metaverse 與加密貨幣塑造的華麗未來時,文字領域的改進與創新其實也很熱鬧,從 Substack、Ghost 等平台為獨立作家開啟便利的收費機制,Obsidian、Roam Research 等軟體掀起筆記新浪潮。這篇文章想介紹的 Matter,則想重新打造閱讀工具,並且建立以追蹤作者為核心的內容發現體驗。

Matter 的兩位創辦人 Ben Springwater 與 Robert Mackenzie 是在鄰里社群服務 Nextdoor 結識,當時他們都是 Pocket 重度使用者,兩人對改善網路長文閱讀體驗以及重塑內容發現引擎的理念一拍即合。當時他們合作實驗了一項名為「Tiny Bookstore」業餘專案,刻意突顯獨立作者,這項專案成了 Matter 的原型。2020 年兩人開始全職投入 Matter 的開發,夏天進入 Y Combinator,開始密集進行 Beta 測試,今年正式推出 iOS 與 iPadOS 版。

誕生於 Web 2.0 時代的「稍後閱讀」app 還能怎麼進化?Matter 結合了許多既有「稍後閱讀」app 的功能,充分發揮原生體驗,把在行動裝置上閱讀長文打造成一件令人「成癮」的行為。Matter 還有另外三個出色的優點:飛快的文章載入速度,電子報、部落格、Twitter 等不同訊息來源集中收納,以及流暢自然的語音朗讀功能。

今年十月 Matter 獲得 GV(Google Ventures)、Stripe 共同創辦人 Patrick Collison 等知名創業家與投資人 700 萬美金投資,準備擴充人力,朝著「閱讀科技」的路線前進。Google Venture 普通合夥人 M.G. Siegler 曾經發出好幾篇文章討論破敗的網路文章閱讀體驗,他形容 Matter 重燃他對閱讀的希望。他說,Matter 的開發歷程「緊鑼密鼓,一個功能接著一個功能有節奏地推出」,對 Matter 抱著很高的期待,而且親力親為,每天都在 Matter 上留下豐富的閱讀足跡。

降噪、去雜訊的極致閱讀體驗

在 Matter 建築出的空間裡閱讀文章,舒適感無庸置疑。它綜合了閱讀 app 基本款優點:去除廣告、置入物等干擾雜訊,只留下作者、文字與功能列,使用者也能自行調整字體與排版、淺色/深色模式。

Matter 提供原生 app 出發、簡潔流暢的閱讀介面,功能列從左到右分別為 Discover、Queue(待讀列表),以及個人設定頁面。

Image Source:Matter

在文章上劃線或註記、加標籤,已經成為不少人吸收資訊的標準動作,Matter 當然也提供這樣的功能,並且可以將劃線資料同步到其他 app(目前支援 Readwise 與 Notion)。另外,相較其他閱讀軟體,Matter 更鼓勵把自己的紀錄公開到社群裡面,類似文章推薦「動態牆」,去除隨機雜訊,期望提升可見度與討論品質。讀者可以在 Matter 裡面公開分享自己正在閱讀的文章,不妨當做網路文章版的讀書社群 Goodreads,而且內容全文、推薦者、推薦者的重點與評論一次取得。

Matter 支援 iOS 與 iPadOS 系統,在 iOS 上瀏覽網頁時可以利用 Share Sheet 把文章存到 Matter 裡。另外,在桌機上 Matter 目前提供網頁瀏覽器附加元件,能夠將文章存到「稍後閱讀」,但無法針對文章留下筆記、畫線或註記,如果常在不同平台切換閱讀,可能會稍微不方便,但 Ben Springwater 表示網頁版正在加緊趕工中。

儘管市面上已經有些工具提供文章朗讀功能,例如 Audiblogs 可以將文章存放到 podcast 軟體裡面變成待聽清單,只是需要另外下載,也無法在語音、原文之間任意切換。Matter 的聽讀切換快速,絲毫沒有卡頓感。此外,它也把類似 Airr 「聆聽畫線」的功能整合進來,只要聽到想註記的地方,在 AirPods 上敲三下就會把聆聽當下前一段的句子記錄下來

▲Matter 迷你地圖,「鳥瞰」全文。

Image Source:Matter

Matter 另外一個別具特色的功能,是將文章變成「迷你地圖」。閱讀文章時,用手指縮放頁面,可以將頁面縮小到 100% 可視範圍,文章的段落大綱一覽無遺,Ben Springwater 渴望復刻如同翻閱紙質書書一樣,能夠任意從書本任何一處開始翻閱的經驗,在平板上使用,感受會更深刻。

此外,Matter 也融合電子郵件、待辦事項 app 的概念,讓文章,意外的好處是,因為歸檔、排序變得很輕鬆,也能有效緩解過去使用「稍後閱讀」app 時,因為不斷「囤積」文章反倒引發的心理壓力

為了解決文章散落電子報、部落格、社群媒體的問題,Matter 也提供集中訂閱的功能。讀者可以使用 Matter 提供的電子信箱訂閱電子報,或者直接連結 Gmail 帳號,將電子報發信方匯集到 Matter 的裡,一次打包閱讀。如果常用 Twitter,Twitter thread 也能存到 Matter 裡面,自動變成一篇好讀版。

其實 Matter 上的每個閱讀功能,市場上幾乎都有單一、獨立的 app 或套件可以選擇,也有不少讀者懂得組合不同的工具,建立資訊採集與內化的自動流程。Matter 最突出的也許還是從原生行動版出發,載入文章幾乎完全感受不到延遲感,差別看似細微,卻有因為順暢而不知不覺讀完動輒 2000 字長文,而這成癮的物質頗營養的,不會製造罪惡感。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