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過後!全台手搖飲持續展店 這縣市店家數最多

Image Source:Google Maps
文/洪偲瑀
台灣人超愛喝飲料,林立的手搖飲店已成為獨特的國家風景。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今(110)年五月下旬開始,受到疫情升溫影響,手搖飲料業營業額下降,6月份營業額降至51億元,年減38.8%,形成了歷年來最大減幅,且營業額年增率呈現連續5個月的負成長。
儘管如此,許多業者仍不畏疫情,逐月持續投入展店,光是今年,全台就開了1,338家飲料店,顯見手搖飲料產業之熱門。
Image Source:產業經濟統計簡訊-395期
手搖飲料店家數,六都佔七成
依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截至9月底,全台灣的手搖飲料店已達26,255家。依縣市分布來看,22個縣市當中,前六名由人口集中的六都包辦,共佔全國店數的70.8%,其中又以高雄市的3,995家冠居全台,數量之多,從三民區鼎中路短短三百多公尺內,開了至少18間手搖飲店的盛況,便可見一斑。
飲料店數量次多的臺南、臺中市,分別有3,721及3,592家,六都以外的第七、八名則由屏東縣和彰化縣拿下,也是唯二除六都外,家數破千的縣市;另外,手搖飲料店量較少的縣市為外島的澎湖、金門、連江三縣,最少的連江縣,僅有13間飲料店,可見地域人口基數仍舊為展店絕大考量點。
Reference:產業經濟統計簡訊-395期
開店密度「越北越稀疏」
觀察各縣市手搖飲料店密度,最高者為嘉義市,平均每一萬人就有21.7家手搖飲料店;其次是人口數186.6萬、在六都中人口最少的臺南市,依舊拿下了第二名,每萬人有19.9間店;至於第三名的澎湖縣身為觀光重鎮,雖然總店數不比人口稠密區,但每萬人就有19.4間手搖飲店,服務量能充沛,緊隨其後的臺東、花蓮縣,也是類似的情況。
若看向總展店數最多的六都,則可看出手搖飲店密集度大致依循「越往北部越低」的趨勢排列,推測與都會區店租成本上揚有相當關係,例如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每萬人僅對應5.9家手搖飲店,是飲料店密度最「稀疏」的地區。
Reference:產業經濟統計簡訊-395期
數位服務強化,擴展客源
隨著店面租金、原物料等固定成本應聲起漲,快速加盟拓店已經並非手搖飲品牌營運擴張的首選策略,根據經濟部產業經濟統計簡訊調查,飲料店的營運計畫除了基本的「加強食安控管」(49.6%),主要便是朝「降低人事成本」(36.8%)、「研發新產品」(43.6%)方向前進,以推陳出新品項維持品牌新鮮感、拉高低成本產品獲利。
▲110年6月飲料店之營運發展計畫(可複選)
Image Source:產業經濟統計簡訊-395期
另一方面,受近年疫情及居家防疫措施影響,許多餐飲轉往線上化、零接觸體驗發展,除了提供自有外送服務外,行動支付趨勢與跨國外送平台的興起,也加速讓手搖飲料店向其靠攏,和109年相較,提供「行動支付」、「線上點餐」以及「加入外送平台」服務的飲料店比率,皆大幅上升10個以上百分點,從網路溫度計「網路口碑排行榜」的前十名手搖飲料品牌中盤點,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外送平台的加入率皆高達九成,在疫情催化出大眾不可逆的消費習慣後,幾乎已然成為未來手搖飲料業標配的競爭利器。
Image Source:《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手搖飲料網路口碑排行(2021/09/23~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