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J/老年人口數將噴發!誰能照顧你的退休生活? 人生下半場我們該有3大準備

Cover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文/Dr.J
今年是72歲以上人口數的噴發點
早在2016年,勞動部估算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約231萬人為了要照顧失能、失智的家人,工作受到影響,每年約17.8萬人「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每年約13.3萬人「因照顧離職」 。
現在已經是2021年,現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未來呢?
72歲以上老人總數,於110年預計來到了198萬人,隔年,就是111年準備突破200萬人,占整體人口比例高達8.5%,今年算是一個快速噴發的轉折點,讓我們看一下這一張圖。
▲ 圖1、72歲以上老年人口數
如上圖1,89年時突破100萬人,預計於111年突破200萬人,總共花了22年;但是突破了200萬人之後,卻只花費7年時間,預計在118年就可以突破300萬人,接著再花7年,於125年來到了400萬人;然後才開始走緩,預計花了15年才會來到500萬人的高峰期。
設想看看當你退休的時候會做什麼事情?
相較於55歲至65歲甫退休的年齡,我相信這個年紀的朋友還會想到處遊山玩水、享受人生;只是人還是要服老,當人的年齡走到了72歲,身體逐漸老化,關節不再能聽自己的話,病痛發生機率增加,甚至於必須長期臥病在床,或者是靠親人、外勞推著輪椅到處復健的年紀,因此安養中心的需求會比較高。
此外,隨著對於安養中心偏見的降低,人們逐漸願意在老年身體不方便的時候,轉進住到有專業人士照顧的安養中心,也有老人對於自己年老還是住進安養院的事實,自我嘲諷說:「我是不得已才住進來,為的只是那一個緊急按鈕,有急事的時候,按個按鈕就會有人來救我。」
誰來照顧?
如前文所述,200萬人突然暴增為300萬人,甚至於很快就來到了400萬人,依據比例來看,照護人力應該也是要調增50%至100%。
讓我們回頭來看87年迄今的72歲以上老人總數,以及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的關聯圖,如下圖2,可以發現隨著72歲以上老人從100萬人暴增為200萬人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數也快速增加。
▲ 圖2-72歲以上老人總數,以及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
再參考下圖3,下圖為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以及每人照顧的老人數,可以發現每位工作人員照顧的老人數逐步下降,從3人來到了2人。
▲ 圖3-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與服務老人數
只是未來72歲以上的老人會持續增加到300萬、400萬,甚至於是500萬人,屆時照顧老人的人力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如果無法增加,則每位工作人員服務老人數將會反轉向上,也會嚴重影響照顧品質。
勞動力短缺的世代,長照人力吃緊
因此,很多朋友想要開一家安養中心,除了蓋間房子、買些設備、通過法令申請等,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本文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力資產。
以前我老爸所在的榮民之家,因為是公立的,人力比較充足,但也是一個人要照顧一大排老人,常常看到他們忙來忙去,工作壓力實在是不小;公立機構況且如此,更遑論是便宜的、私立的安養中心,照顧品質可能很糟糕,常常聽聞許多虐待老人的慘案發生,即便是日本的安養機構,也有類似傳聞出現。
如前文所述,未來安養中心照護人力可能會持續增加,況且前述統計資料僅限於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工作人員,還有許多廣義照顧老人的機構,也都需要擴增人力,讓我們看一下15-64歲人口數(勞動人口)與72歲以上老人未來中推估的趨勢圖。
▲ 圖4-15-64歲人口數(勞動人口)與72歲以上人口數
由上圖可以知道,15-64歲人口數(勞動人口)已經於104年1,737萬人就開始反轉向下,109年已經降到1,681萬人,下表1整理幾個關鍵時刻的勞動人口數:
▲ 表1-72歲以上人口數與15-64歲人口數(勞動人口)關鍵年份對照表
讓我們看到上表1最右邊的比例,104年,每10位年輕人照顧1位72歲以上的老人,但是未來只有3.45位年輕人照顧1位72歲以上的老人,壓力將會愈來愈大。
結論:必須採取的措施
面對勞動人力短缺,少子化又是鐵板一樣硬的事實,我們必須要採取幾個措施:
老人照顧集中化:不應該過度分散照顧人力,採用集中養生智慧村,取代巷口長照柑仔店。
照顧項目科技化:盤點目前的照顧項目,並且逐步運用科技取代人力,譬如說人工訪視改為科技訪視。
培養社福外勞:參考日本已經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培養各種外勞人力,以補足本國產業與社福外勞之不足,像是尼泊爾、柬埔寨,我國也應該及早因應與發展中國家培養適合我國的照顧人力,以避免好的人才都被搶光。
如果不儘早採取相關措施,恐怕未來是「有錢」也找不到人照顧,而你必須「非常有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