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疫情訊息讓人感到焦慮? 別讓社群媒體放大了你的負面情緒

大數聚

20210625

7708 Views

本文節錄自【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一書,作者思南.艾瑞爾(Sinan Aral),由天下文化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Cover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文/思南.艾瑞爾(Sinan Aral)

恐慌情緒會傳染

在一項針對數位社交影響所做的較具爭議實驗中,臉書和康乃爾的研究人員測試數位社交訊號是否造成「情緒感染」(emotion contagion)。他們想知道快樂或沮喪是否會傳播,透過我們每日線上創造和消費的數兆則貼文,從一人傳給另一人。一如往常,麻煩的地方在於快樂和悲傷的人通常和同類人在線上相聚,所以衡量朋友之間的情緒相關性,並無法讓我們知道情緒感染是否會在網路上發生。

所以臉書隨機操縱數百萬用戶在動態消息中所接觸的情緒。他們隨機減少某些人看到的負面內容。至於其他人,則隨機減少他們看到的正面內容,衡量標準是看他們朋友貼文中正面和負面用語的比例。接著,衡量這種正面和負面內容的減少,是否會導致訊息接收者改變自己臉書貼文中表現的負面和正面性質。

他們發現這部宣傳機器除了傳播行為,也會傳播情緒。首先,他們注意到用戶動態消息中,正面和負面情緒的減少會降低臉書用戶的貼文字數。這有何含意?會激發情緒的內容,不管正面還是負面,能激勵臉書用戶貼出更多文章。

宣傳機器有助於傳播激昂的情緒。那就是我為何採用宣傳機器這個名稱的部分原因。它使我們興奮,好讓我們保持接觸,而且它所採用的商業模式讓我們更加投入。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不讓演算法決定自己的情緒!

其次,他們發現動態消息中的正面用語一旦減少,人們狀態更新裡的正面用語比例就會下降,而負面用語的比例則上升。相反的,一旦負面貼文減少,負面用語的比例就會下降,而正面用語的比例則上升,驗證社群媒體貼文的情緒感染力。我們在臉書上讀到他人的正面情緒時,就會用較正面的方式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我們若是讀到負面情緒,就會以較負面的方式表達自己

這個研究具有戲劇性含意。研究結果明顯提醒我們這個宣傳迴路的雙面性。一方面,由演算法策展的情緒對我們的心情、以及在全球散播快樂和沮喪產生有意義的影響。但也同時提醒我們,自己在這整個過程中要負的責任。我們放什麼到這部宣傳機器中,就拿什麼回來。

人類主體動力很重要。我們在社群媒體上表達的情緒會被放大並傳給他人,那是透過動態消息的策展改變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如果我們持續在這部宣傳機器中散播仇恨、尖酸刻薄話語與負面內容,這個研究顯示我們將使他人的負面放大。但如果我們將自己導向比較正面的走向,就能引發他們產生類似的情緒。


<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

在各大書店和網站都可購買

- 博客來 https://bit.ly/3qw6nwT

- 誠品線上 https://bit.ly/35OfGij

- 金石堂 https://bit.ly/2T3IrES

- 讀冊TAAZE https://bit.ly/3h2Zij3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