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注意!總是在暴飲暴食後感到愧疚嗎?你可能已經「生病」了

大數聚

20210211

4141 Views

原文出自【農歷新年來了,小心你的狂食症也來了】,經原作者 黃軒醫師 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Cover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文/黃軒(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回家後:有沒有常常感受到,一到放假了,回到家,無聊了、壓力大、孤獨感、空虛感...然後你就會大吃大喝一番,之後開始內疚,你會開始反覆量體重,又開始絕食了三天!

上班後:好不容易,比較沒有內疚自責了,上班後,食物又擺在眼前,又偷偷一個人在房內大吃大喝到撐,然後累了,隔天起床又為了自己的貪食行為,一時的劇食行為、狂食行為模式又產生了內疚...

幾月後:衣服逐漸從S尺碼到M尺碼,又安慰自己,還好只是M尺碼而已,然後衣服又逐漸從M尺碼到L尺碼,開始絕食行動可能從3天拉到5天...周而復始的,尤其只要特別節慶,例如生日、過年,過節慶明顯的解放時刻...更是貪食、劇食、狂食行為模式啟動了⋯⋯不能自已。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失序的飲食三天王

這些其實看在專家眼中,是一種飲食衝動,導致的行為失調,一般我們就稱為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

我們一般的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s),包括了三大天王:

1. 壓食症 ( Aneroxia Nervosa, AN ) 

2. 暴食症 ( Bulimia Nervosa, BN )

3. 狂食症 ( 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

1. 壓食症(Aneroxia Nervosa, AN)

很著名,大家都知道了。他的發生率是「每年每十萬人口中有8個人」會得此疾病。(The incidence of anorexia nervosa is around eight per 100,000 persons per year.)

2. 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BN)

也很著名。就是暴飲暴食後,又開始替自己催吐的行為疾病。這個疾病的發生率是「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12個人」。(The incidence of bulimia nervosa is 12 cases per 100,000 population per year.)

3. 劇食症、貪食症、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狂食症」有別於暴食症(Bulimia Nervosa),這些狂食症困擾的人與暴食症患者類似,會出現約「一週兩次,過度且無法控制的狂食行為」。

不同的是,這些狂食症患者,並不會出現催吐、與絕食等「補償行為」。但他們同樣也會因為狂食而出現不安的情形,例如:吃得很快、吃到不舒服為止、不餓也吃、獨自進食、暴食後感到噁心羞愧。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這個疾病(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的發生率是「每千人中就有10個人」,是所有三大飲食疾病中,最常見的。(The incidence rate for binge eating was 10.1 per 1000 person-years.),更具體的說,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會有不少的狂食症的人。狂食症患者,在假日狂吃,在上班後內疚自責。


狂食症與日常的影響

今天我整理一下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資料,

1.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常見的生活行為:感到苦惱

有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的人,會感到他們無法控制自己進食的量或者衝動行為。 他們可能經常會「獨自一個人」吃飯,直到感到不適或不餓為止。 狂食之後會產生內,羞恥,厭惡或悲傷。 進一步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尷尬,以至於“不願向朋友說,什至隱瞞家人”。

2. 誰是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高風險族群?

無論種族,性別或年齡如何,似乎都會有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雖然女性患這種疾病的可能性略高,不過男性也可以患此病。 

▲ 2%是男生和3.5%是女生

在美國,有2%的男性和3.5%的女性,總數超過600萬人-在他們生活中的某個時候,會出現這種狂食情況。到了中年, 中年男性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在青少年當中,也有大約1.6%的人患有狂食症。

3.是什麼原因導致有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其實專家們目前,也不太確定導致飲食失調的確切原因。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一個人的基因、心理和背景。 「強制節食行為」的反彈,也可能導致狂食症,但也有些人可能對「食物外表」(例如食物的氣味或圖像)格外敏感、特別易衝動爆發。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也可能是由於個人的「壓力大」或自己內心世界深處的「創傷生活事件後」引起的,例如親人的死亡或體重數字,「被人嘲弄」或自覺他人一直「怪異眼光」注視自己而「引發自卑」,而以狂食行為取而代之。

4.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對身心的影響

a. 身體問題

許多發生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的人,較難以承受的是自己的體重,一直增加上去,甚至吃過了很多不同的減肥餐。 在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肥胖者」,一項研究發現,尋求門診治療的人中,多達30%的人除了可能患有肥胖症,或許也因為超重或肥胖引起了其他相關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

b. 心理問題

許多狂食症,存在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憂鬱50%」,「焦慮44%」,「躁鬱症24%」和藥物濫用。 狂吃後,可能還會感到壓力,進而難以入睡或工作情緒不穩,並且因「自卑」或身體形象羞恥而掙扎無助。

5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是可以治癒

如果您認為自己可能有狂食、狂吃狀況症,請知道,這是可以成功治療的。但是,別自己下診斷。(民眾很喜歡下診斷自己有什麼疾病)。一般人說的「暴飲暴食」,不一定就是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BN)或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你若無法分清楚,請找專業醫師才能下診斷。

找醫生先對您進行身體檢查,也會詢問有關您的飲食習慣,情緒健康,身體形象和對食物感覺的問題。

有正確診斷,才有正確治療

a. 行為治療

由於許多狂食症,存在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可以與精神科醫生交談,如何解決情緒障礙問題。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on Behavior Therapy, CBT):主要是改變可能引發暴飲暴食的消極思維方式。 

人際關係治療(InterPersonal Therapy, IPT):主要是解決了可能涉及的人際關係問題。 

以上療法,若找營養師合作,透過學習管理飲食習慣,並且保持食物日記的健康目標,或許也會有幫助。

b. 藥物治療

一些藥物,例如抗憂鬱藥,可以與心理諮詢結合使用,可以幫助控制對食物的渴望和暴飲暴食的衝動。其中Vyvanse是一種用於治療過動症的藥物,是FDA批准的用於治療暴飲暴食症的首種藥物。目前尚不清楚該藥的作用原理,不過有研究表示 : Vyvanse能夠幫助減少,每週的暴飲暴食天數。

c. 減肥計劃

暴飲暴食會導致體重增加,使體重下降難以擺脫。 減肥計劃可以作為治療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的一部分。其中減肥計劃,若非自己規劃,而是由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建議才可能會有幫助,因為有些人仍必須嚴格控制飲食。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6. 先察覺自己,才能有效預防

如果您有暴飲暴食症的行為, 注意肚子撐大後,自己是否有內疚、羞恥感,對食物衝動感或自卑感不能改善、然後藉由節慶例如農曆新年活動狂吃、節慶結束後又開始內疚了,記得如果您遇到此心理問題,又或者家人似有這些飲食失調狀況,可以諮詢我們醫生一下。

不過仍然要記得,大部份(66.7 %)的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的人,「有點肥、但又不太肥」,我們把其歸類為「正常」體重。而這些人的治療效果最佳,可達95.2%。也許你本身、或朋友、或家人,有出現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也不要擔心,請找專業醫師,因為: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是可以恢復的。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