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星集團的會長李健熙於今年10月25日逝世,不過這並沒有影響該集團在全球的地位。在近日彭博社公布的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領導三星集團的李健熙家族以266億美元(約新台幣6454億元)的身家成為亞洲第5大富豪家族,雄厚的經濟實力也讓他在世時成為韓國名副其實的「經濟總統」。
原文出自【身價1156億的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這個頂級財閥如何影響韓國?】,經獵聘(微信: liepinwang)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韓國三星集團的會長李健熙於今年10月25日逝世,不過這並沒有影響該集團在全球的地位。在近日彭博社公布的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領導三星集團的李健熙家族以266億美元(約新台幣6454億元)的身家成為亞洲第5大富豪家族,雄厚的經濟實力也讓他在世時成為韓國名副其實的「經濟總統」。
Cover Image Source:翻攝自 知乎
文/靜思
李健熙這個名字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他領導的家族企業地球人都知道-三星集團。 2020年10月25日,三星集團宣布,會長李健熙因病去世,享年78歲。在韓國有一種說法:韓國人這輩子有三件事情是無法避免的,稅收、死亡和三星。可想而知李健熙在韓國的地位舉足輕重。
Image Source:翻攝自 知乎
何止是韓國,三星這個韓國最大的財閥,在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創辦時只是一個以轉手買賣水產品蔬菜等貨物的貿易公司。李健熙接班後,將這個家族小企業發展成今天世界級的超一流科技企業。
很多人三星的印象停留在手機、液晶顯示器,但其業務之廣、規模之大絕不像我們想的,只是一部手機、一塊螢幕。在韓國,三星每年的營收佔韓國總GDP的20%,李健熙是名副其實的韓國「經濟總統」;除了我們熟知的電子業務,三星集團還涉足金融、機械、化學、軍火製造、造船等眾多領域,旗下有85個附屬公司,其中有三家子公司進入世界500強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只要你生產手機,就離不開三星。風靡世界的蘋果手機,面板和記憶體也要用三星的;同時它也是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公司,在電視、記憶體、顯示器面板等近20種產品上都是全球第一;2017年,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終結了英特爾25年的霸主地位。
▲ 韓國首爾三星總部
Image Source:獵聘
難怪路透社的記者說:「說話輕聲細語……但只要他咳嗽,韓國就會感冒。」一點都不誇張。
當初李健熙從父親手中接班後,最糟糕的時期,三星集團曾負債170億美元,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不僅讓三星發展出多種產品,還將很多產品推向世界。李健熙個人多年蟬聯韓國首富,在2019年《福布斯》發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名列第65位,資產達到169億美元。
不過,說來有趣,三星「儲君」的位置本來是輪不到李健熙的,他能接任也算是「宮鬥」的意外結局了。
▲ 李家四代家譜
Image Source:獵聘
李秉哲有三個兒子,李健熙排行老三。當年其父是想讓大兒子繼承的,可是大阿哥不爭氣,把三星弄得一團亂被股東聯合要求換人,父王只能廢掉太子。沒想到廢太子收集了老爸偷稅漏稅的黑歷史,直接實名舉報到了青瓦台,想把老爸送進監獄。
這時,二兒子想立功,就站出來替父親頂罪,蹲了半年監獄,希望以此換得家業。沒想到,出獄後,三弟李健熙成了頭號繼承人。二兒子效仿大哥故技重施,舉報父親,最終被老爹送進了精神病院,於1991年過世。 1987年11月,夫妻去世一個月後,李健熙登上「皇位」,成為三星集團第二任會長。
▲ 兒時李健熙和父親合影
Image Source:獵聘
李健熙不是一個喜歡出風頭的企業家,但這些年來與他個人有關的話題從來沒中斷過。與時俱進、超一流的商業水平、壟斷、腐敗、賄賂政治人物官商勾結,買春⋯⋯好壞都有。 即便曾經因為賄賂政府官員、干預總統競選被判刑兩次,在韓國人心目中,李健熙依然是那個力挽狂瀾的救國英雄。
李健熙四十餘年的從商生涯,將一個家族小企業發展成世界航母級別的帝國,有過人之舉、也有飽受爭議的手段,讓我們看看一代梟雄有哪些職場經可以供後輩參考學習吧。
李健熙人生的巔峰時刻之一是組建了三星半導體。
上世紀六十年代,全球電子產業飛速發展,創一代李秉喆想讓企業逐漸轉型,從外貿涉足電子產業。但當時火熱的半導體技術壟斷在美國和日本手中,李秉喆不敢有太多奢望,想法也僅僅是給日本三洋打工。公司大多數人,包括關係親近的社長,都反對投資半導體,連政府也不看好。
Image Source:獵聘
此時,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李健熙在力排眾議,在集團高層全體反對的情況下,自掏腰包強行收購韓國半導體50%的股權、並且連續十幾年重金押注;為了獲得美國半導體技術,他曾50多次前往矽谷參觀、學習、談判。當年,他不過32歲。從1974年,他自掏腰包組建三星半導體,到1987年這條業務線開始盈利,經歷了13年的時間。
事實證明,他的這步棋走對了。勝利雖然來得晚了些,但最終沒有缺席。可以說三星電子 = 李健熙,而半導體也成為三星集團的核心業務。
李健熙有句名言:「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變。」對於變化,他始終是歡迎的。
上任一年後,李健熙開始去美國、日本和德國市場進行考察。發現三星的產品零件比同類產品多、但價格卻更便宜;而且,在歐美市場,三星的電子產品幾乎沒有銷路,被放在賣場最不起眼的角落吃灰。
為了改變這種慘狀,李健熙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了為期68天的馬拉松會議,提出了著名的「新經營宣言」,要徹底改變當時三星盛行的「以數量為核心」的想法。
他開除了阻攔的老將秘書長;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在三星的各個部門做了48次、共計350多個小時的演講,並編制成書分發,將改革氣氛擴散至整個三星集團。
▲ 2011年李健熙聽取半導體業務匯報
Image Source:獵聘
「新經營宣言」是李健熙從商生涯中的一大亮點,正是這次改革改變了三星人的二流意識,開始向國際大牌邁進;也正是這次改革,在四年後的金融風暴席捲亞洲、大批韓國企業宣布破產時,三星因為提前轉型,並在風暴來臨時,毅然決然砍掉不盈利的業務,成功度過危機。
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李健熙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感甚至是一刻不停、偏執狂式的。
三星曾經生產過一批次品滑蓋手機,李健熙深知產品不合格對企業形象的打擊是致命的。於是,他下令將市場上的15萬部手機全部召回,當著技術人員的面公開把全部手機砸成碎片,5千萬美元的損失由企業全部承擔。
Image Source:獵聘
2002年,三星電子的市值首度超越日本索尼、年獲利103億美元、成為韓國最大的家族企業。正當公司所有人都沉醉在歡樂慶祝的氣氛中時,李健熙下達召開緊急會議,進行了長達50小時的高階主管會議,制定出「新經營二期」計畫,帶領集團繼續開拓和挑戰新高度。
在《倚天屠龍記》裡,有一種很「蠢」的拳法—七傷拳,其特點是傷敵七分自損三分。李健熙曾兩次使用這種方法將三星的DRAM和液晶顯示器業務推向霸主地位。
2008年金融危機,DRAM價格雪崩,記憶體市場哀鴻遍野,而三星偏偏逆行,無視虧損和行業現狀,全力擴大產能,把價格砸到更低,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同時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新一代生產線。很快DRAM價格就跌破材料成本,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被業界稱為自殺式投資的方法讓大多數玩家都熬不住了。逼得歐美和日本同類公司要麼轉行、要麼破產、要麼被收購。
同樣的手法三星在液晶顯示器業務上又操作過一次,最終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視廠商。兩次都是李健熙贏了。自此,三星在半導體行業的霸主地位無人撼動。
Image Source:獵聘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最重要的資產,李健熙深諳此道。
他曾說過,韓國只要有三個比爾·蓋茨,整個國家就能提升一個檔次。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尋找三名這樣的天才。在李健熙看來,不管這個人才有多貴,只要需要,就一定要招進三星,哪怕開價高過CEO。
Image Source:獵聘
李健熙「挖角」不分場合、背景和國籍、甚至敵友,只要需要就絕不手軟。 2001年,三星盯上一位半導體專家,本來約好9月12日簽約,結果發生了911事件,全美所有航班停飛。簽約的事眼看就要泡湯,當時的負責人不顧危險和疲勞,連續駕車13個小時,親自趕到對方家中拿下合約。
從日本、歐洲、美國到全球500強企業,都流傳過李健熙親赴挖人的故事。而早在1987年,三星集團就成立了三星綜合技術院(SAIT),招攬人才的同時每年還會派遣優秀人才到海外學習、提升研發技術。
李健熙不是那種愛出風頭、喜歡侃侃而談的領導者。相反,他性格內向,更喜歡沉默和傾聽。
在他的自傳《三星總裁李健熙》(洪夏祥)裡提到,「在公司每次開社長會議,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聽」、「他不坐班,沒有特殊活動,很難在三星總部看見他。也不愛拋頭露面,通常一個人待在漢南洞私邸,喜歡晚上工作。」
Image Source:wikipedia
因為說話少,他有大把的時間思考。遇到棘手問題時,他甚至可以幾天不出門,沉醉於解決問題的世界中。最終出門時,問題已經解決了七八成。在當今不少喜歡靠建立形象、博人眼球的管理者中,李健熙這種靠內斂和靜默爆發能量的領導風格因為稀缺而更顯珍貴。
很多管理者是技術出身,走上高層管理崗位後就漸漸把技術拋棄了,專注於「管人」。這在非實業公司裡也許可行,但作為實業公司,既懂技術又能管理的高層最穩妥。
李健熙從小就是個機械狂,迷戀其內部結構,拆過數不清的東西。雖然非科班出生(他本科和碩士專業是商科、經濟學、大眾傳媒),但從電子、航空到發動機、工程學他掌握的電子知識絕不遜色於一位普通的工程師。
當年三星在開發4M DRAM時,業界有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利弊。東芝選擇了其一,李健熙憑直覺選擇了另一種技術。事實證明,他選對了,三星大獲全勝,東芝的技術很快被日立迎頭趕上。
Image Source:獵聘
可以說,三星半導體取得的成就,除了李健熙的勇氣和魄力外,也與他累積的知識量密不可分。
李健熙對半導體有多痴迷,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是知道的。史蒂芬·史匹柏籌建夢工廠,在全球招募合夥人。大導演擺設宴會,邀請李健熙洽談合作,結果談失敗了。史蒂芬抱怨:「整個晚宴,這傢伙一直在嘮叨半導體,說了不止20次!這樣的人,能理解電影產業嗎?」
《紐約時報》讚譽李健熙是「令三星成為電子業界的巨人」這個評價是公允的。他的一生已落幕,但留給職場人的寶貴經驗值得思考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