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已經不是首選?年輕人的「不想工作」為職場環境帶來什麼衝擊

大數聚

20201106

8954 Views

原文出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上班了?】,經獵聘(微信: liepinwang)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Cover Image Source:PAKUTASO

文/奧斯特窩頭斯基

前段時間,《外送員困在系統裡》的文章洗版,當大家紛紛為外送員打抱不平,卻沒人注意到,這也是外送員自己的選擇——越來越多到都市找工作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再進工廠或是打工,而是自願成為「外送員」。就算沒有勞保、健保,就算風吹日曬,就算這是一份「和死神賽跑,跟交警拼命,和紅燈當朋友」的高危職業,他們也不願意再去打工。

Image Source:PAKUTASO

難道是因為外送動輒「月薪七八千」(約新台幣2.9萬到3.4萬)的高薪,讓工廠難以匹敵?事實並非如此,據說富士康也能月入過萬,但近年來卻面臨招工難的難題。


其實,這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全職上班了,更渴望自由,不信,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如此:每個月總有那麼30天想要辭職,想要在雲南或者大理開一個客棧,用酒換對方的故事,感受人生百態。或者成為無拘無束的自由職業者,不用受KPI的鞭撻,每天睡到自然醒,想什麼時候工作就什麼時候工作,擁有時間自由。

Image Source:PAKUTASO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上班了呢?原因也很簡單:

工作內容無聊且不是自己喜歡的,每天像一顆螺絲釘,忙碌且做著重複性的工作,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遲到要扣錢,KPI沒完成要扣錢,老闆的貼文沒有轉發還是要扣錢,甚至大頭照沒換成公司活動圖也要扣錢,忍不住懷疑如果不按著公司無聊的規定來,每個月發的薪水都不夠扣

Image Source:PAKUTASO

過年過節要給主管送禮,同事之間為了資源爭得熱火朝天,無聊的辦公室政治、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你耗盡心力;996和007讓你熬禿了頭,但卻沒有加班費讓荷包滿血回复,哪怕年薪20萬,算下來時薪依舊其實很低,做的事比牛還多,吃的草比雞還少;都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長期996後,生活裡只有工作,再沒有私人生活

當代年輕人不想上班有10086個理由,總有一款適合你,讓你釋放內心的聲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一、不想上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爸媽經常認為我們需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才能旱澇保收,甚至認為除了公務員、國企、老師,其他都不是「正式工作」。然而,《未來的工作:傳統雇用時代的終結》一書,提出「超職場時代」的概念,指出在未來20年,將有90%的全職崗位慢慢消失,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僱傭關係正在發生變化,也許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未來某一天將成為少數派。

獨立設計師、接案寫手、電競陪玩師、網紅⋯這些成為年輕人工作的新選擇。

Image Source:PAKUTASO

在歐洲,目前的自由職業者已接近2000萬,其中英國的自由職業者大概佔職業人口的15%,2008年以來已經增長了35%。在中國的自由職業者人口也不斷增加,據統計,外送平台註冊的外送員人數已突破1000萬;多元計程車司機人數超過2100萬;自由業結案平台的註冊用戶高達1400萬⋯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弱化了地域,強化了連接,年初的新冠疫情,讓無數網路公司開啟了遠程辦公,甚至推特開啟「在家辦公」永久模式,Facebook也提出,讓一半員工將永久遠程辦公。就像有些推特員工說的那樣:離開公司的那一天,他們想不到,自己再也不需要回到辦公室了。

Image Source:PAKUTASO


二、為什麼大家都不在乎鐵飯碗了

曾幾何時,工作也是有鄙視鏈的:

公務員>老師>國企員工>外商>私營企業,公務員被視為「鐵飯碗」,而鄙視鏈最下層的私企員工,在前者眼中,只是「打工的」。而自由職業,放在過去,更被認為只是「打零工的」,甚至不算一份職業,連進入鄙視鏈的資格都沒有。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再執著於鐵飯碗了呢?說白了,不用上班的自由職業,最重要的還是貼近年輕人心裡的自由二字。

Image Source:PAKUTASO

選擇自由:不再被工作蹂躪,做那些自己不喜歡又不得不做的事,而是將工作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要工作、做多少工作、做多長時間的工作。

拿錢自由:自由職業也被稱為按需工作者,計件式結算薪資,日結或者按項目結,拿錢更快,滿足性更強。這樣能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告別免費加班,拒絕加班也不必再收到道德綁架。

環境自由不用再擠在不通風的狹小格子間裡,呼吸混合著汗臭的香水味,不用再煩惱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因為說錯一句話而小心翼翼,更不用上班八小時,路上來回四小時,讓人身心俱疲。 

這份自由所附帶的吸引力效果,只需要一點點,就足以讓平凡的我們幸福感滿滿。


三、不上班了真的那麼美好嗎

但是硬幣總有兩面,自由職業也有我們看不到的一面。

有這樣一種說法:自由職業者只是不穩定的無產者,自由度加倍,風險更是加倍。先不說外送員、多元計程車司機司機這些職業,很多技能門檻不高,隨時都會被他人取代。而且作為自由職業者,社會保障往往不足,沒有五險一金,更沒有工傷險,出了事只能自己承擔。另外,公司提供的服務和保障雖然少了,但對個人的控制卻一點都沒少——必須按時、按量完成,否則將拿不到應得的薪資,而事情也不允許出任何差錯,所有錯誤也都只能歸咎於自己。

Image Source:PAKUTASO

在這種「強控制-弱契約」搭配嚴厲懲罰的模式下,自由職業者們必須始終處於加速狀態中,否則就有被取代的危險,而這也慣得客戶們的包容時間越來越短。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被剝削式的就業並不只是自由職業者們獨有的困境,就像《界面文化》說的那樣:零工經濟只不過是現在全球勞工不穩定工作狀況的縮影。其實我們每個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都被時間的洪流推著往前走,誰也沒有所謂的穩定,誰都被無形的鞭子抽著快速前進。

想想看,難道不是這樣嗎?即使原來被認為鐵飯碗的國企員工或是中產們,也都慢慢滑向不穩定的工作狀況中——之前有高速收費員被辭退,哭訴說自己除了收費什麼也不懂,後有中興年薪30萬(約新台幣128萬)的42歲工程師跳樓事件,宣告著職場人的35歲危機正式來臨。

Image Source:PAKUTASO

隨著狼性文化的鼓舞,職場人們不進則退——你不加班自有加班者。不加班?從此升職加薪是路人。

我們開始擔心自己能夠隨時被其他人甚至AI取代,企業也可以隨意將員工的工作時間拉長,從996到007,廣大社畜們逐漸「失去了對時間的控制」。但我們無法抗拒,無力抗拒,更沒有選擇的權利。


這樣下去,被困在系統裡的不只是外送員,而是我們所有人。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