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S.H.E市值蒸發5億!營收下滑獲利卻成長 華研音樂靠什麼扭轉局勢?

原文出自【從S.H.E到爽爽貓、馬來貘,華研音樂的數位轉型關鍵是什麼?】,經 未來商務Future Commerce 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Cover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S.H.E
文/蔡紀眉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S.H.E
2018年9月,女子團體S.H.E因與前東家華研國際音樂(HIM International Music)合約期滿,三人同時求去。養了18年的金雞母展翅高飛,華研股價連日重挫,寫下單日市值蒸發逾5億元的慘痛紀錄。
兩年過去了,身為台灣第一家娛樂文創股上市櫃公司,依然擁有林宥嘉、動力火車、Karencici、李友廷等歌手,華研過得如何呢?
2019年,華研合併營收15億元,年減11.6%,確實反映了S.H.E離去的缺口。但在營收結構調整下,獲利表現亮眼,全年每股盈餘10.22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15.34%。
再看到2020上半年表現。受到疫情影響,演藝活動停擺、演唱會幾乎全數取消。華研上半年合併營收5.86億元、年減17.42%,但平均毛利率從66%成長至80%,促使營業利益達2.99億元、成長6.42%,高過2019年同期。2020上半年每股盈餘4.63元。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華研國際
從財務表現看來,華研已走出陰霾,重振旗鼓。毛利大幅攀升的關鍵,即是一躍而成營收主力的授權收入。
授權收入一枝獨秀
根據華研財報,公司營收可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是「實體產品收入」,包括專輯CD、DVD和明星周邊商品等銷售,賣了一整年,進帳僅800萬元。佔公司整體營收比例從2015年的2.7%,下滑至2019年的0.54%。
第二類是「授權收入」,包括數位音樂錄音和視聽著作授權、KTV授權、歌曲授權(遊戲、戲劇主題曲、公播)等。簡單來說,所有透過串流平台、手機App、付費下載收聽的音樂,生活中最熟悉的聽歌方式,都屬於這範疇。佔整體營收比例從2015年的34%,大幅攀升至2019年的62.5%。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華研國際
成長的關鍵,除了數位化大勢所趨之外,華研在2018年與杭州網易雲合作,更快速擴展了旗下歌手歌曲在中國市場的授權與傳布。
“ 華研營收結構大翻轉,2020上半年疫情影響下,演藝活動幾乎全數取消,每股盈餘4.63元的表現依然亮眼。 ”
今年至今,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第二季,華研甚至有超過9成營收,都來自授權收入。沒了S.H.E,一樣能靠著S.H.E過去的歌曲養家。華研擁有的2000首歌曲、700首視聽著作版權,好比世代相傳的聚寶盆,能帶來持久穩定的金流。
第三類是「演藝經紀收入」,包含演唱會、商業演出、產品代言、肖像商標授權、戲劇與電影演出等。佔整體營收比例從2015年的63%,縮減至2019年的37%。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華研國際
從一家唱片公司的營收轉變,可以清楚窺知音樂產業劇烈的趨勢變化。從實體到數位;從現場演出再到線上直播,但說到底,華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絕不是做音樂這麼單純。
全方位的演藝娛樂經紀公司
▲ 華研近幾年深耕文創經紀,包含馬來貘、掰掰啾啾等插畫家都成為其生力軍。
Image Source:翻攝自 華研官網
華研董事長呂燕清,在今年6月致股東的營業報告書中清楚說明,華研除了流行音樂製作、發行銷售,以及藝人演出、培育新人等老本業之外,未來,將持續強化經營文創圖文作家、詞曲作者、運動員,轉型為一家全方位的演藝娛樂經紀公司。
事實上,華研早在2014年簽下「爽爽貓」的創作者SECOND,一腳跨入文創經紀領域,目前旗下擁有馬來貘(Cherng)、掰掰啾啾、迷路等知名圖文作家。2017年,再跨入運動經紀領域,簽下江宏傑、福原愛夫妻檔。
Image Source:翻攝自 華研國際
一位巨星,養活一家公司的年代已不復在。
隨著音樂偏好、娛樂方式愈來愈分眾,華研在流行音樂的核心事業與經紀資源之上,整合娛樂、運動、文創,透過多元產品授權,連結不同產業,創造更豐富、靈活的營運內容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