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佳璇/小黃的戰爭! LINE TAXI如何在Uber和傳統車隊中殺出一條活路

Cover Image Source:翻攝自 LINE TAXI官網
文/游佳璇
Image Source:翻攝自 FB/LINE TAXI
自從2019年10月LINE和Taxi Go合作,將Taxi Go改名為LINE Taxi之後,便醞釀出一股新勢力,企圖改變台灣的計程車生態。
Uber的崛起,是憑藉著用網路連結司機和乘客,並有評分機制來確保司機和車輛品質,簡單又快速的媒合供給和需求。這樣的方便性,成功地抓住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讓Uber即便有法規的阻礙之下,依然於短時間內在台灣快速發展。
而有了Uber的威脅,現在傳統計程車隊的App(例如:台灣大車隊、大都會...)也不斷優化App上的功能和運營模式,甚至提供消費者一般計程車和多元計程車的選擇,不再侷限於只能叫「小黃」。
已經有了Uber和傳統車隊,TaxiGo的優勢在哪?
Image Source:翻攝自 LINE TAXI官網
而TaxiGo的優勢則是,依靠台灣最大的通訊軟體LINE,讓用戶不用另外下載app或新辦帳號,就可以直接在Line的聊天室內即時叫車、預約叫車,也可以在行程結束後跟Uber一樣給司機評價,並結合Line pay提供多元化的付款方式,讓民眾從叫車、搭車、評價、付款都在LINE體系內完成。
對消費者而言,Line Taxi還有更加吸引人的優點——價格。
Line Taxi以車內跳錶為計費方式,消費者於叫車時,輸入上下車地點時,會顯示預估的價格範圍,實際金額則像一般計程車一樣,按表收費,而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不要輸入下車地點,彈性較高。反觀Uber在叫車時直接收取費用,費用會因距離、尖峰時段、車輛等級而有所浮動。
Uber剛進入台灣市場時,很多時候車資比搭一般計程車還要便宜,但現在則是離峰時間會比較便宜,尖峰時間則容易比一般計程車貴,早上8:55和9:00的價格有時可以差到20%,導致Uber的用戶會重開幾次app來看「最新」的價格是否變比較便宜。
▲ Line Taxi (左)、Uber (中)、台灣大車隊(右)的叫車畫面。台灣大車隊app的上方提供民眾選擇一般計程車或多元化計程車。
Image Source:翻攝畫面
此外,Line Taxi用多種行銷優惠吸引用戶,以下為近期的方案:
• 免費貼圖:吸引民眾加入Line Taxi官方帳號,讓用戶接觸Line叫車服務的第一步。
• 新用戶優惠:用高額的優惠券,鼓勵用戶第一次搭乘Line Taxi。
• 天天領乘車金:每天給用戶一個約95折或20元的優惠券,鼓勵用戶現領現用。
• 日日搭優惠卷:售價99~999元的優惠卷,提供消費者每趟折抵30~70元的車資,對常搭計程車的消費者較划算。
• T里程計畫:讓用戶累積搭乘次數,並兌換折價券,例如:1趟155元車資的車程,可以累計1T里程,5T里程可以折抵5元車資。累計集點的模式,有助培養用戶忠誠度。
▲ Line Taxi天天領乘車金、會員等級畫面。
Image Source:翻攝畫面
對「小黃」司機來說,「彈性」則是Line Taxi最大的吸引力
就收費方式而言,傳統車隊每個月的固定會費為1000到1500左右,每趟車資抽取10元的佣金。而Line Taxi則是每趟車資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沒有收取固定的月費,根據許多司機透露,早期加入的司機被抽取的佣金為5%,後來加入的司機被收取較高的佣金7%,甚至有些近期加入的司機佣金為10%或以上。以一趟150元的車程來說,Line Taxi抽取10%為15元,高於傳統車隊的10元,低於Uber抽取25%的37.5元。
Image Source:翻攝自 LINE TAXI官網
Line Taxi沒有收取固定會費,司機不會有要賺回本的壓力之外,Line Taxi對司機的管理方式比較寬鬆,司機可以自行決定服裝、車頂燈、車貼,也不用像傳統車隊一樣需要時常到公司上課,對一些想要有車隊可以接單,但又怕被管束太多的司機而言,Line Taxi成了一項平衡兩者的選擇。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106年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顯示,106年,有48.1的計程車司機加入無線電或衛星派遣車隊,其中,有73.3%的司機未來會繼續加入,13.3%的司機不會繼續加入。而沒加入的司機當中,有3.4%的司機未來會改為加入車隊,77.7%的司機依然不會加入車隊。
▲ 願意加入衛星派遣車隊的司機逐漸變少。
資料來源:交通部106年全體計程車調查結果統計表
48.1%沒有車隊的司機,不想加入車隊的原因中,不願被車隊管理約束佔了34.9%,比例最高,其次才是管理費用太高23.6%。
▲ 「不願被車隊管束」為不加入車隊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交通部106年全體計程車調查結果統計表
Line Taxi身為後來加入市場的玩家,主打歡迎各家車隊司機加入Line Taxi,同時接收原本車隊跟Line Taxi的訂單。傳統車隊面對這樣的挑戰,則是嚴格規定自家司機絕對不能同時加入Line Taxi,防備的方式是在司機的手機中安裝偵測軟體,如果司機有用Line Taxi叫車,就會被車隊公司知道,可能面臨被退隊的風險。因此,有些司機使用兩支手機來接單,也要小心避免被同行檢舉,只希望能藉此多一點客源。
畢竟,Line Taxi的客源雖然有在增加,但是越來越多的司機加入Line Taxi的行列,也瓜分了每位可以接到單的次數。而傳統車隊為了跟Uber抗衡,也會將訂單派給多元化司機(例如:消費者可以在台灣大車隊的App上,叫不是「小黃」的多元化計程車),這也讓小黃計程車司機的單量變少。
有一位同時加入傳統車隊跟Line Taxi的司機表示,相比於傳統車隊,Line Taxi的客源還是比較少。幾年前因為經濟不景氣,傳統車隊利用優惠促銷吸引到一批忠實顧客,甚至跟許多公司簽約,這些顧客到現在都成為穩定的客源。不過,司機也特別提到,當時有許多給消費者的優惠是司機自行吸收成本,但Line Taxi並不需要司機負擔這些費用。
Image Source:Pixabay
Line Taxi的合作司機在2019年9月累計達1萬人,2019年年底和Line合作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有更多的計程車司機加入Line Taxi。但是,有不斷增加的司機,就要有不斷增加的消費者,否則當司機面臨傳統車隊的威脅,還是可能因為接單量少而放棄Line Taxi。
因此,唯有善用與Line的結合,發揮通訊媒體的力量,觸及廣大的新用戶族群,並培養其忠誠度,才能讓Line Taxi在Uber和傳統車隊已經先入市場的情況下,依然在台灣計程車生態中掀起一股波瀾。
▲ Line Taxi官網數字。
Image Source:翻攝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