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記者會為何能讓大家用追劇的毅力來追蹤? 全民「順時中」靠的是被刷牙耽誤的金牌公關力!

Image Source:翻攝自疾管署例行記者會

文/陳貝果

從1/23號開始,衛福部每天都會開記者會,記者會的即時收看人數動輒上萬人,甚至在疫情不穩的時候,逼近六位數。而媒體新聞媒體的報導,衛福部記者會的訊息,可以橫跨各個版面,甚至出現「防疫順時中」的標語,兩個月過去,網路討論依舊熱烈。是為什麽一個看似無趣的疫情報告,能吸引大家用追劇的毅力追蹤?

▲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Image Source:翻攝自疾管署例行記者會

結論先說:對話的記者會策略、數據收集與網路聲量,當然,還有被牙醫耽誤的絕地公關、關鍵一擊-陳時中。


重戰攻防第一線——記者會

如果說記者會本身只是疫情解說,絕對沒有這麼好看。

先看事件本質,這次新冠肺炎不只是健康問題,更多的是,政治與情緒問題。臺灣中國關係長期的矛盾、國際對臺灣的孤立與打壓,甚至是台商中配問題,都在這次跟著病毒一起爆發,這已經不只是「防疫戰」更多的是官民信任的重戰地雷「公關仗」,只要任何一個決策不當甚至是失言,都能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是比疫情更難以控制的政治危機,還好記者會定位與策略正面迎戰,成為拆彈第一線

或許是有出來走跳,總是要還的認知,記者會一反過去以上對下的「公布」訊息方式,從民眾的角度同理心發言。為做好與民眾之間橋樑的角色,記者會還有一個用心設計: 時間分配。相較於一般半小時的記者會,有20-25分鐘在自說自話,衛福部的例行疫情記者會,僅用10分鐘報告,留下大部分時間給記者問飽問滿,提問時間甚至高達近兩小時,當然記者們也都做足功課,多數記者也會大量參考網路討論,問出民眾的心聲,這樣的互動式記者會型態,民眾的恐慌和擔心,在每天鎖定的記者會中獲得滿足


網路世代數據收集的觀測與重視

除了記者關注網路討論,從官方的發言和答題準備中,可以看到官方也很重視網路民意,甚至做了「超前部署」。像是網路聲音最關(擔)心的居家檢疫,雖然三月討論度才飆升,但在二月,官員即多次主動提及作法並喊話,仔細看,原來早在二月初,居家檢疫的民怨就開始蠢蠢欲動,而且,中間有不少情緒發言

▲ 討論陳時中關於居家檢疫相關議題的聲量趨勢

 

▲ 關於居家檢疫的熱門關鍵字有不少情緒字眼


正面處理質疑,透明解釋不呼嚨,但又並非一昧回應討好輿論,也是這次指揮中心公關成功關鍵。值得一提的例子在3月底的一個直球。3/22張上淳兒子爆出出國旅遊,於情不容但於理又未違法,面對不滿,指揮中心做法不是為平眾怒,要張上淳出面道歉、下台負責,而是先暫避風頭,3/24記者提出對檢測疑問,3/26指揮中心讓身為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的張上淳經過一周「復出」解說,此時重點已經轉移,一次解決了兩個公關危機

▲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召集人張上淳

Image Source:翻攝自疾管署例行記者會

但是,從一月底開始,每三天一個疫情劇變,每五天一個公關危機,面對鄉民的監督,記者會是怎麼讓每一天都平安地渡過的?


最不公關的關鍵公關力

好的公關,不是幫官方粉飾太平,而是站在聽者的角度發言。這次抗疫行動,能讓臺灣難得團結,除了各司其職的夢幻團隊和大數據觀測,神來一筆的,是不苟言笑但超接地氣的阿中部長。經過這次疫情,大家才發現過去默默無名的陳時中,簡直是被刷牙耽誤的公關奇才。但他為何能讓大眾買單? 他的竄起,來自於他最不公關的公關力。他扭轉刻板官員形象,他是民眾代言人、是有擔當的硬漢、也是不一昧討好立場明確的「人」。

仔細觀察他的發言,他平時用字小心謹慎,但是在關鍵時刻卻又能大快人心。除了下標能力一流,更代替民眾說出心裡話、讓人覺得他是「自己人」。2月初,台商與中配「小明事件」,一次引爆了這次所有的政治和情緒問題--- 台商兩方佔盡便宜加上台商包機返台疑似黑箱的不滿在先,中方隱匿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在後,再加上多年來臺灣在經濟的無奈與國際情勢的委屈,這時候一次爆發!面對小明的寄生與否,2/11陸委會決策開始,網路的搜尋討論在兩天之內大幅飆升近1萬筆,大家都在看,好了!這次政府要怎麼做? 2/12,陳時中例行記者會上,用一貫一號表情,沉穩地一句:「當初國籍沒選臺灣,現在自己承擔」,群眾譁然。一個官員,居然一反過去面對國際不公,總是安全守備的作法,硬起來說出這句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簡短有力的一句話,搶佔了所有媒體頭條事情能不能解決不知道,但從Google搜尋來看一觸即發的危機,被一句話平息了

不過,如果只是漂亮的詞藻,他無法在瞬息萬變的網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實際的作為與不推拖,成為他建立公關公信力的重要基礎。回溯他的聲量軌跡,2/4中國包機回臺台商確診落淚,讓他在臺灣瞬間爆紅,搜尋量到達巔峰,而他不畏染疫,2/8親自登上寶瓶星號,安穩民心的硬漢形象,更讓他的聲量連在美國都直線上升

但是一個好的公關,不是永遠笑臉迎人沒脾氣,「硬起來」有時候能獲得更好的綜效。陳時中在聽到某報記者以「假象」形容現階段疫調數字時,他直接打斷記者,表明立場。面對一開始0號帶原病人的詢問,陳時中只回答:「時隔多時,對控制疫情意義不大。」拒絕回答,除去一個恐慌社會中不必要的獵巫可能。甚至面對記者不斷對政府公布數字提出質疑,他也抓住記者問中國實際疫情的機會,以「也不會有哪一國的衛生部長每天給你一直問。」一句話微打臉,趁機為政府的透明打了個廣告,高招!

這次的疫情來得措手不及,海賊王一般的團隊除了在疫情控制上的成績,在公關手法上,與對民意的重視、盡量透明減少猜測的策略,讓民眾翻轉對公部門做事效率的反感,成功讓官民之間的信任好感度激增,從網路討論的文字雲,可以看到針對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工作,一向嚴格監督不手軟的鄉民,給予了極高評價。

▲ 關於防疫的熱門關鍵字網友有著高度評價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