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琪/才不是什麼農民曆的預言!庚子年的全球經濟震盪早就已經注定了

Image Source:Pixabay
文/程琪
2020庚子年,注定將對全球經濟形勢帶來一波震盪
從大背景來看,美國股市已歷經了長達10年來的大幅度上漲步伐,內需市場存在著調整需求,加上新冠肺炎帶來的恐慌情緒,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等外部因素,引發全球對美國經濟動態產生擔憂的壓力。
全球貨幣刺激對逆轉經濟的效益是成功還是失敗?
自2019年美聯儲的降息行動令全球性貨幣寬鬆潮更加高漲,全球目前已有30多加央行宣布降息,至少5個經濟體(歐元區、日本、瑞士、瑞典、丹麥)出現了負利率,且程度持續加深,但結果也未能有效地提振經濟。總體而言,貨幣刺激對經濟效益的逆轉結果是失敗的。
Image Source:Pixabay
隨著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開始同步進入經濟下行軌道,也導致對全球資本風險偏好的下降,避險需求持續升高,人民對自身的資產配置結構也重新審思。不僅如此,避險工具多數也流入了日圓資產、美債、黃金等領域,將導致相關資產收益率走低。
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還有嗎?
當全球市場陷入恐慌之時,對投資人而言,海外市場的下跌,投資標的更需謹慎。進而中國A股市場的資產避險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將更具有吸引力。
2020年中國將繼續維持經濟增長的政策也被明確表示,因此中國股市整體估值的下殺空間有限,反而是一個建倉的機會。
Image Source:Unsplash
國際疫情持續擴散,降息將出動刺激信貸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觀點放在各國央行利率有很大的概率會跟隨降息形勢發生。在早前,中國央行便已針對事件做了一些流動性寬鬆的政策,隨著內地疫情好轉而繼續寬鬆的緊迫性逐漸降低,降息的消息可能也將在不久後跟進。
然而,疫情衝擊在國際市場仍持續擴散,而降息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企業成本負擔(2019年失業率在歷史低位,雖於今年1月份略有上升),以及刺激信貸需求的意味。根據2019年美聯儲購買債券已經重啟,市場流動性實際上是適度性的在運作,但仍可能受到美股下跌衝擊影響。
進入3月份,中國與國際市場內外聯動,內地企業復工困難,透過降息行動將有助於降低成本,但更嚴重的是需求將放緩,甚至萎縮現象產生。例如,今年PMI數據下滑情況嚴重,且企業訂單量大幅下滑。
疫情衝擊讓中國政府的應對政策加緊步伐,部分政策考量也將可能向後移,近期各地方出台不少投資計畫,地方債發行了規模激增,降息也有利於降低負債成本。對於許多台商在陸投資的企業而言,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空間,對復工困難的各家企業提供了緩解公司營運壓力的辦法之一。
中國央行降息何時發生是個大概率的事情,但降息空間已經打開。隨著國際市場的貨幣寬鬆和降息陸續出台,預計還是會看市場反應和經濟數據來判斷時機。近期MLF也已下調,銀行之間的市場利率受疫情衝擊也是往下降,而企業資金成本也會連帶降低。
面對新冠肺炎衝擊市場經濟,保留一些政策工具及保持一定的彈性,是各國央行所應考慮的因素。因此,根據市場概況歸納出三種情況:一、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二、貿易衝突加大貨幣政策難度;三、急需財政政策相互配合。
一、貨幣政策空間有限:負利率有可能抑制經濟,而非刺激需求,同時企業、消費者看到央行降息以支撐經濟時,會產生恐慌並延遲借款,可能會使全球經濟更加疲軟。
二、貿易沖突加大貨幣政策難度:美國對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展開貿易戰,加劇全球經濟波動性和複雜性。
三、需財政政策相互配合:一、貨幣政策應更加審慎,不宜過度追求貨幣寬鬆化。二、加強貨幣政策、貿易政策、財政政策等之間的協調性。
台灣防疫表現亮眼,中國全民總動員跟進穩經濟
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支柱之一的產業,疫情突發衝擊內地市場經濟,防疫工作遲緩導致後續一連串問題連環性地發生,企業復工困難,醫療資源緊張,整個市場都受到巨大影響。
新冠肺炎波及全球,中國市場受到最大的衝擊影響,雖然中國央行仍然強調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但同時也表明了”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態度,未來仍會以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主。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提出了嚴峻挑戰,部分城市防控措施得力、資源保障充分、信息公布及時更有利於吸引未來人口和產業流入。與2003年相比,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不利因素更凸顯出來,包括城鎮化放緩,老齡化程度加深,銷售面積放緩等因素,下一步如何應對此次疫情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值得深思。
Image Source:Facebook/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相較於台灣對疫情掌控的舉措和態度,我們的反應速度和應對措施是相對明確且快速的,並且在過去SARS疫情借鑑上,更有規範性的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影響,是各國值得參考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