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不可一世、如今的眾矢之的 綜藝天王吳宗憲告訴了我們什麼?

Image Source:翻攝自 YouTube/綜藝大熱門
文/鍾一荒
曾經不可一世的綜藝天王
吳宗憲縱橫演藝圈數十年,愛說又敢說的他,儼然成為演藝圈的話題製造機,記者總喜歡在吳宗憲錄節目前堵訪,不管是娛樂、政治,就算跟吳宗憲無關,他總能嘴個幾句,在過去,這種模式給了吳宗憲話語權,但如今,在社群快速且即時的反饋下,吳宗憲屢屢被自己的言論倒打,曾經不可一世的綜藝天王,成為網紅館長、陳沂的標靶,恐怕也是他始料未及。
我曾經很欣賞吳宗憲,他是少數懂得使用社群媒體製造聲量的資深藝人,而且非常早期,大概2011年就開始了。這也是他和其他大哥大相比,還顯得相當活躍的緣故,但社群恐怕也給了獨霸演藝圈數十年之久的吳宗憲一拳重擊。
Image Source:Facebook/吳宗憲 Jacky Wu
過去演藝圈大哥在節目上當王,吃吃女藝人的豆腐,嘲笑諧星的外表,反正觀眾被動接受,收視率繼續高,其他通告咖為了工作也是笑著裝瘋賣傻,我相信在這些大哥旁邊,沒有人會站出來說一句,「你這樣不對。」
社群時代的眾矢之的
不過到了社群時代,就是另一種風景了,巨星可以說話、十萬粉絲的網紅可以說話、平凡上班族也可以說話,只要夠吸睛,就有話語權,只要有人認為你不對,立刻網路上湧來鋪天蓋地的評論。也就是這個時候,吳宗憲的價值觀開始被檢視,可能是父權思想、可能是邏輯錯誤,或是歧視言論、雙重標準,那些總總過去身邊仰他鼻息的人不敢指責他的事,都有成千上百的網友跳出來指責。
Image Source:翻攝自 Facebook/吳宗憲 Jacky Wu
所以吳宗憲每次為了被館長、陳沂之類的網紅指責,氣急敗壞開直播的時候,就是他唯我獨尊時代的崩解,在話題操作裡,這是「上駟對下駟」,吳宗憲用他累積幾十年的聲量,去拉抬這些剛竄出頭的網紅,不管誰被罵得多,都是在送對方子彈,而吳宗憲也到了不管罵人或被罵,都和對方站在同一個舞台被檢視的地步。
大數據下的吳宗憲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來觀察吳宗憲的聲量變化,有幾個高高討論的地方,吳宗憲先是在金鐘獎槓龜並評論「台灣對不起我」,後來藉著高以翔逝世來批評韓國綜藝節目並與館長槓上,范瑋琪罵蘇貞昌口罩政策他也跟著批評確實做錯,隨後就被館長批評結果回嗆「只會嘴砲」,接著就對館長提起訴訟,最近的就是他認為憂鬱症患者都是「不知足」引起熱議。
▲ 吳宗憲的網路聲量趨勢,高討論度的時間點都是與其他人產生爭議時。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聲量趨勢(調查區間:2019/09/16~2020/03/13)
觀察吳宗憲的熱門關鍵字,可以發現關於他的討論,都集中在他與別人的爭議上,諷刺的是,討論度最高的字詞,是「館長」。
▲ 吳宗憲討論聲量最的關鍵字詞為「館長」。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熱門關鍵字(調查區間:2019/09/16~2020/03/13)
下圖為兩人的網路好感度,其實館長的網路好感度因為爭議性不斷所以一直都不高,而吳宗憲反而去年還能創造出一些高好感度的討論,但從2020開始,幾乎也是探到谷底,這邊也可以應證他這幾個月他的所作所為都對好感度沒有太多的幫助。
▲ 吳宗憲與館長陳之漢的好感度比較,2020開始兩人好感度都探底。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網路好感度(調查區間:2019/09/16~2020/03/13)
我們終於不用被動接受那些和我們價值觀不同的事,乘著大浪而來的,必將乘著大浪而去,這是吳宗憲告訴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