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與窮之外你更應該注意的社會現實 「孤獨」才是害死人的真兇

原文出自【最高「境界」的孤獨,是一個人死去】,經原著雜誌之旅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雜誌之旅
文/予青
最高境界的「孤獨」,是一個人死去
癱卧在ICU的病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視野開始變得模糊,意識仿佛要沉入水中一般;而後,心電圖變成一條直線,親人們在一旁嚎啕大哭......。
這或許是大部分人所想象的死亡場景。
Image Source:Unsplash
在我們心中,死亡是一個帶有悲傷色彩的詞,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别之時。然而,有一種死亡,它悄悄地到來,又靜靜地離開。沒有人關心他(她)的生死,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她)已經離去。它有一個讓人感到壓抑的名字:孤獨死。
近日,媒體報導了「韓國孤獨死人數激增」的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孤獨死」現象的關注。在此之前,世界上公認的「孤獨死大國」,是隔海相望的日本日本日清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過去10年中,日本「孤獨死」案例的數量翻了好幾番。目前,日本每年都有三萬人在自己的房間中孤獨死去,平均每天都會發生數起。在人口密集的東京、大阪等大都市,「孤獨死」的現象就更為密集。而絕大多數的「孤獨死」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Image Source:Unsplash (示意圖)
由此,一個特殊的職業應運而生——「老年公寓清潔隊」。一開始聽到這個職業,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將其與家政服務與社區公益活動聯繫在一起。然而,他們工作的真實内容,是清理那些「孤獨死」死者的住宅。由於很多死者沒有親屬與朋友,加之他們多在死亡很久之後,才因屍體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而被街坊鄰居發現。他們最後生活的地方往往慘不忍睹。因此,必須要有專門的人員來進行善後工作。
在同樣忌諱死亡的日本人眼中,這個工作實在算不上光鮮體面。「老年公寓清潔隊」這個職業類似於中國的長江撈屍人,報酬豐厚(收拾一次就有十幾萬日元的收入)卻少有人願意嘗試。2019年5月,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報導了這個特殊群體的日常工作。由於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幾乎沒有人能夠長期待在這個職位上。業内資深的「清潔師」增田說道:「這個行業中有99%的人都會選擇轉行。」
Image Source:雜誌之旅
在進入死者房間之前,出於尊重,他們會先行禱告,然後全副武裝,做好防護措施之後才會開門。「絕大多數房間内的氣味是常人不可能忍受的,因此必須戴上防毒面具」。這次他們需要去清理的,是一位去世幾個月才被人發現的62歲老人的房間。
老人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為這所公寓的一位住戶發現自家突然多了很多不知名的蟲子,同時窗外經常傳來一陣陣腐臭。清潔隊打開老人的房門,鏡頭前出現的景象讓人不寒而慄。雜亂昏暗的房間内透露著一絲陰森恐怖。屋内遍布蟲子的屍體,一個破舊的沙發旁有一塊連著少許頭皮的毛髮。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地板上的「屍泥」中嵌著因高度腐敗而脫落的指甲,一個生前裝排洩物的瓶子裡還有翻動的蛆蟲。隔著螢幕,都能讓人感到噁心與窒息。而在老人倒下的地方,是一片黑色的污物。工作人員解釋:「當警方發現老人時,屍體已經高度腐敗,體液已經滲進了地板。」
在清潔房間的同時,清潔隊還會整理死者的遺物,這些東西有助於確認他們的身份,找到他們的親友。在房間的一個角落,人們發現了堆積如山的垃圾與幾十個空的大號礦泉水瓶。據鄰居與公寓管理員透露的情況,死者生前似乎有著嚴重的健康問題,並且經濟狀況較差。人們發現這個房間在老人去世之前,就已經斷水、斷電五年了。
很難想像,一個人能夠在一間沒有水電、垃圾遍地的房間裡獨自生活五年之久。並且,從來沒有一個人見到過他。更令人心痛的是,老人在死之前曾經有過向外界求助的想法。書桌上的一張紙,寫著「管理員,請你幫幫我!」,然而沒人收到過他的求救。
Image Source:雜誌之旅
最後,他剩下的遺骸,他的遺物,都被當做處理的垃圾被清掃了出去,就連地板下的屍液都被一一清洗,原本不忍直視的房間變得乾淨清爽。但當我看到這樣的房間時,心中的悲涼卻更盛了。因為,這裡太乾淨了。乾淨得就像沒有人在這裡住過一樣。他留在世上的一切痕跡,都隨著清理工作被永遠埋藏。後來這個房間的租客,也不會知道這裡曾經住著一個「孤獨死」的老人。
生命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被世界所遺忘
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還記得你時,你就真的死去了。為了向大衆講述這些死者的故事,一位名叫小鳥美羽的清理人從2016年便開始試圖用模型的方式來展現死亡的第一現場。後來,她所屬的公司專門舉辦了「孤獨死」為主題的藝術展覽。透過這些小小的模型,我們得以窺見他們最後的生活與心態。
Image Source:雜誌之旅
「孤獨死」與社會的老齡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日本之所以長期能夠霸占「孤獨死」死亡人數的榜首,就是因為其「超老齡化」的社會現實。而低結婚率與低生育率,造就了更多老無所依的人。有人說,是貧窮與巨大的生活壓力讓這些人獨自面對死亡。
但是我們發現,受到「孤獨死」威脅的不僅僅是窮人與老人。超過12%的死者年齡都在40歲以下,在一位死者的房間中甚至清理出了12萬美元的存款。如「孤獨死」這個名字一樣,長期一個人獨處的孤獨,才是害死他們的真兇。
「無緣社會」是一個始於日本的概念。它指的是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與社會相剝離的現象: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父母、沒有子女、沒有朋友......。近幾年,這個詞在中國被越來越多次提及。
Image Source:Pakutaso(示意圖)
2019年,中國的「空巢老人」占比已經高達70%以上,其中很多老人處於獨居狀態。他們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也缺乏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年輕人的情況同樣好不到哪裡去。目前中國有大約兩億適婚年齡的單身者,其中77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
某社交平台對一萬名上班族進行了孤獨感調查,其中61.47%表示自己經常會感到孤獨。一位網友說:「上班的時候累得昏天黑地,下班回家之後又沒有可以說話的人,自己每天晚上都在焦慮與恐慌中度過。」、「真的很害怕,哪一天自己死了都沒人知道。」
「孤獨死」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現代社會中,有太多人把自己硬生生活成了一座孤島。生存的壓力、險惡的人心讓很多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戒備。有人說:「我一個人過得挺好的。」,我對此沒有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過我同樣想在這裡發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很多人能夠接受一個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生病住院。但是,我們之中,又能有幾個人能夠接受自己一個人孤單地走向人生的終點?
世界這麽大,終究還是要去看看的。
Image Source:Unsplash(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