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琪/服務、交通大失血!預估虧損破兆...武漢肺炎重挫產業扛不住

程琪

20200228

5278 Views

image source:Pixabay

與SARS期間相比,中國經濟已結束了高增長,開始步入「新常態」的發展趨勢,並處於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

新冠狀肺炎已明顯衝擊中國重要的經濟省份,在疫情排名前10的省份中,就包括了2019年GDP前10中的7個,其中疫情排名前15的省份所感染人數早已破百人,甚至經濟總量超越了全國的77%,影響距甚。

首衝服務型產業,短期經濟受損程度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對照SARS期間的行業衝擊,首當其衝的是中國春節期間的零售、餐飲、旅遊、影視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

簡單估算,光是春節7天假期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了上萬億人民幣規模,疫情期間的限制外出管理和人們的防護意識,服務類產業在迎接新的一年面臨到最大的衝擊影響。

後期加上推遲開工、外出和交通限制等影響,除了直接衝擊服務類產業之外,對於勞力集中的生產製造業、農民工、小微企業等受損程度更是大幅上升。

長期影響中國產業鏈地位,內憂外患雙重壓力

疫情始於中國,伴隨著春運期所帶來的大量人口流動讓疫情快速擴散至全國,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短期的衝擊,取決於控制疫情所需要的時間,長期來看,將會影響到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體系中的樞紐地位。

1、中國製造業無法按既定計畫開工生產,必然影響國際相關產業鏈上的上下游廠商,導致一連串的備貨生產和營運計畫受波及,造成全球供應鏈萎縮。

2、由於中國實施交通管制,部分國家往返中國的航班縮減等防疫舉措,加上不同程度的延遲開工,也將導致中國倉儲和物流配送發展空間受限。

3、疫情衝擊下中國參與的部分國際商務交流、國際會展、國際貿易和投資等項目推遲舉辦,而國際供應鏈中部分環節將因此進入漫長等待期或批准時間延緩,導致全球供應鏈步伐被遲滯。

打擊社會經濟預期,儲蓄增加及投資意願下降

突如其來的疫情,最嚴重的威脅是深刻打擊了社會經濟預期,極大影響投資者們的信心,造成全球恐慌情緒、資本外逃等現象,進而導致居民儲蓄率增加、投資意願下降、資產貶值情況發生。民生消費面上,將可能出現資產和商品價格體系失序,疫情的不確定性也將釀成大宗商品和證券市場波動,影響匯率升幅的穩定性。

在長達數月的疫情期間,中國各地嚴格施行人員集中限制、交通運輸管制的措施。面對短期將持續下去的態勢,大批的線下消費場所可能步入數月的蕭條期。不僅如此,受疫情影響,號稱全球最便捷的物流系統也背負著末端沉重的運送壓力(如限制快遞員流動),而線上消費亦可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企業開工被打亂,採購、生產、銷售和營運計畫一連串遭受巨大衝擊,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大批民營企業的生存遭遇更是直接面對挑戰,其中小微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機率更是走進最嚴峻的時期。

進出口金額同比

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在WHO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最直接影響的是中國出口貨物方面將可能面臨額外的檢疫,會增加企業額外成本的開銷,降低生產效率。與SARS爆發期間不同,目前一些新興市場的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體正在崛起,疫情蔓延,讓中國製造的競爭壓力增大,此次疫情無疑將使訂單轉向這些新興國家,並可能對中國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出口結構產生影響。

黑天鵝再次出現在經濟下行的期間,持續考驗著經濟的韌性,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性巨大,並且恢復時間將可能繼續拉長。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