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不是身兼多職!做到「對的改變」 其實不上班你會賺更多

本文節錄自《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一書,作者艾瑪・甘儂,由時報出版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pakutaso
說到職業生涯,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像在一趟無止境的旅程中,想抵達某個地方,但卻似乎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
這一路上別人告訴你(也許是在學校的時候),只要一直努力工作,就能達到你的人生目標,這也就是你每天辛苦上班、朝九晚五(然後再加一點班)的原因。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得到獎賞。一次次的升遷、加薪,一張張能貼在IG(Instagram)的光鮮照片,讓我們更加靠近心靈的平靜與滿足。
但要是這樣的結果並不存在呢?等你到了旅途的終點,卻發現少了什麼該怎麼辦?在往上爬的路途中,你忍受著漫長的工時,你是否真正想過成功對你來說究竟是什麼?是日常的小確幸、普通的物質,還是你一路上所做的選擇?要是別人跟你保證山頂上會有的成功,不如你期望中的感受和模樣怎麼辦?要是成功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我們現在可能完全弄錯了方向該怎麼辦?那會是一場多大的騙局啊。
除非你超幸運,有些事情我們都得做,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在學校所得到的每一則職涯指南,等我畢業的時候都已經過時了,即使近如二〇〇七年,我離開大學之前領到小冊子裡所列出的多種選擇,只有標準的獸醫、教師、律師,完全沒有提到現實世界將會發生的事。站在學校的立場來說,工作和生活的實際指南根本不存在,比如我畢業以後所做過的每一份工作,在我拿到這些指南之時,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image source:pakutaso
事後我也明白到,嚇人的不只是選擇工作這件事情,而是選擇一個一輩子的工作,人家一直反覆告訴我錯誤的觀念,說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夢想中的人生道路,我受到鼓勵,要選擇一門學科攻讀,變得精通,但是我在職業生涯中能成功卻是來自多樣的專案、目標和選擇。你不必選擇一種工作,或是精通一件事情,事實上,複合式工作的生活型態具有無限的正向及可能性,也因此有了這本書,我們之中某些人──大部分的人──生來都不是為了把生命奉獻在單一件事情上。
零工經濟(gig economy)方興未艾,字典裡的描述是「勞動市場的一種,特色為盛行短期合約的自由接案工作,而非永久的鐵飯碗。」在美國,據預測到了2020年之時,會有將近一半勞動者的部分收入來自由接案工作,然而這也有些負評:最後一刻才排行程、工時不穩定、零工時契約 。複合式工作法並不支持這些事情,不過會考量到整體而言零工經濟的趨勢正在興起,身為複合式工作者是關於選擇並制訂進攻計畫,擁有自由,能承接多樣的案子,而不是被逼到角落裡去。這是關於選擇一種生活型態,關於重新掌握些許權力。
複合式工作的生活型態是進行大雜燴般的各種計劃,各有不同的收入來源,組合成一份薪水而不是單一的來源。當然這會讓「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更難回答,不過你的身份也會變得不那麼取決於單一的工作職稱,變得更像你是誰、對什麼感興趣、拿什麼付帳單,還有你的嗜好是什麼,這些全都構成了你的不同「複合物」(hypens),你是職涯變色龍,隨著不同的案子改變、塑造自己。
工作是個重要的主題,因為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這件事情上,即使工作未必能夠定義我們是誰,但確實占了我們日常生活很大的一部分。
image source:pakutaso
平均而言,我們一生中花了十二年在工作,其中有十五個月的時間用在加班,也就是契約以外的工作時數。我們如今把三分之一的清醒時間用在手機上,聽到這個沒人會感到驚訝,那麼,我們該如何在現代這種擺脫不了科技的工作環境中茁壯呢?要如何才能排除聲浪、建立年資、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成功定義?在這個人家要求我們追逐無止境終點線的世界上,我們該如何才能更快樂、更充分發揮自我?該如何進行我們一直在談卻不知從何著手的那項副業?該如何在如今有七十億人口互相連結參與的網路群眾中脫穎而出?該用哪種不同的方法賺錢?過時的體制對於許多人來說早已行不通,失望之餘,我們該如何賦予自己力量?
複合式工作法從實際面來弄清楚我們該如何讓自己脫胎換骨,包括職場、環境和自己對個人成功的定義,使用的工具組就在第七章。這是關於重新思考舊習慣、提出更多問題,關於設計自己的時間表,不再感到受限於某事或是某個框架。在改變的時代,擅長一件事情再也不夠了。
複合式工作法並不是:
成為部落客/模特兒/DJ的指南──抱歉啦
一本只為斜槓族千禧世代而寫的書
頌揚沒保障的跳槽觀念
如何成為自由接案者的指南
一本人人通用的指南
複合式工作法是:
看看我們該如何在新的工作世界中讓自己不過時
反思過往傳統職場許多讓人裹足不前的作風
如何同時擁有許多不同事業的工具組
找尋全新並且個人成功定義的挑戰
如何在未來的職涯中利用科技賦予自己力量
一項新運動,追求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得更少、創造更多
科技讓我們得以反抗許多年來的常態,帶給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更多自由,我們可以改變工作日的安排規範,利用工具和機器來處理待辦事項,只要輕觸按鍵,就能與全球各地其他人交流。網際網路也導致了種種興衰,例如:大型亮光紙本雜誌的衰落以及IG上真實人物自行策劃的個人雜誌興起、傳統名人的沒落以及素人網紅的崛起。我們有機會在自家臥房做起生意,不需要傳統的資金,只要有無線網路熱點(Wi-Fi)、一些線上群眾募資和一個好點子。
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征服全世界,但是很多人都想試試自己的點子,或許甚至是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嘗試,因為我們可以這麼做。
我們已經見識過終生工作的終結,還有自由接案經濟的興起,守門人已遠,網路上有更多的工具可用,表示我們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曲徑,我們終於問了自己,講到工作這件事,「規則是誰訂的?」在英國,我們是歐洲最沒有效益的的勞動力,比德國同行低了百分之二十七,因為生產力的問題損失數十億英鎊。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卻不如我們想像,並沒有同樣快速地應用在工作的世界裡。
<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
在各大書店和網站都可購買
- 博客來 https://reurl.cc/M7X5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