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付低薪就能擁有小叮噹...7年級生從韓國職場看到台灣的不尊重

原文出自臉書【我是七年級生,我不是專家,寫出我充滿任性又主觀的七年級心聲】,經原作者B型女的日韓走跳人生授權轉載原文,未經同意者請勿任意轉載!
image source:flickr/Emmanuel DYAN(示意圖,非事件人事物)
有個網友私訊跟我聊天時,偶爾會分享一些好文給我看。
其中一篇文章特別的吸引我的注意:「選錯行的代價》42歲女主管月領5萬,寄百封履歷想「跳槽加薪」...只有6間公司回,還只給35K」。
小的沒有要引戰的意思,我自己也偶爾會接到這樣的訊息,詢問我怎麼從基層往上爬到好公司的主管職。
所以我只是就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感覺陳述我的感想,當然,客官們要當作我是小學生的在寫讀書心得也無妨。
七年級生的時代無奈
E子父母都是藍領出身,是靠勞力賺錢的辛苦人,因為作工辛苦,所以從小爸媽只告訴我要好好讀書才有機會出頭。我的確也遵照我爸媽的話好好念書,但不是因為輕蔑作工的人,而是因為我看到了為了養家辛苦付出勞力賺錢的父母,這種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鼻酸的感覺,讓我覺得不該讓父母失望。
我不覺得作工的人特別卑賤,因為他們從事著不一定每個人都願意的工作,社會上沒有這群人,我們的生活便會亂掉,每個職業有他的價值,需要的是平等的對待與尊重。
開頭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想告訴大家,我不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孩子,也因為如此,我從助理逐漸往上升,在韓國第一家公司工作時也曾經很辛苦,當時也曾經在隔壁室友面前痛哭流涕。
身為一個七年級生,出身在一個平凡不過的藍領家庭,我也許沒有顯赫的家室,但就因為我的出身如此平凡,所以更能夠感同身受你我對時代的無奈。
image source:flickr/dconvertini
22K的時代創傷
對於22K是否被過度炒作的部分,我想就我個人的立場來說,我是22K政策下的年輕人,那個眼看前幾屆學長姐畢業領34K起跳的年輕人,當我帶著滿腹熱血準備好踏入社會,22K的政策原是美意,但卻遭資方鑽漏洞使得一切本末倒置,也許看來像是過度炒作,但實際經過這時代變革的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創傷。
台灣是個山好水好,充滿人情味的地方,然而我們真的很軟弱,對於不公不義的記憶與反抗不夠深刻,韓國也是個政治黑暗的國家,但卻有一點作的比台灣好,那就是改革的決心有時比台灣更堅固。
雖然韓國始終有著許多問題需要面對與解決,但他們抱持著長痛不如短痛的想法,一點一點的改變。而不是像台灣為了創造低薪也能活得很好的假象,我不是海外派出身,沒有去歐美當過留學派,但我讀過總體經濟學跟個體經濟學,對於經濟學的概念是有的,就我微小的判斷,我認為物價因為一例一休等業主認為是理由的理由漲價的同時,薪資應該漲到相同的水準,我不是個專家,但我是以一個時代青年的身分,寫出我的淺見。
那講這麼多為什麼跟網友貼給我的商周文章有關呢?因為有些論點我覺得講的太過理所當然,卻有種不知民間疾苦的感覺,很像拎北都要餓死了,你還在問我說何不食肉靡一樣。我承認有些工作的確領不到高薪,這當然跟取代性有相當大的關係,當你從事著任何人都能輕易取代的工作,相對來說的確薪資相對來說會較低。
要說這些工作沒有升遷與加薪也並不完全正確,畢竟行政職仍舊會依照年資反應出等級,至少他當到行政姥姥底下還是有一群行政軍由他支配吧,的確相對於專業性更高的職缺,行政人員加薪幅度與升遷較有限,不過拿總經理跟清潔員舉例並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