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琪/「加一點點就能不一樣」談創業動念 你憑什麼贏過對手?(上)

image source:unsplash
管理學的精深一直是所有管理者們持續學習的標的,最近剛好與一家中國的新創企業進行商務往來的工作,從談論的過程中,點醒了幾項企業管理者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市場中,呈列著琳瑯滿目的產品提供客戶選擇,然而支撐一家企業長期走下去的關鍵是他們的經營邏輯。
就如中國微信的發明人張小龍曾說過:「微創新是永無止盡的,別人總可以通過增加一點東西就跟你不一樣。」這個思維給了這家創新公司一個新的主張「複雜的東西都是脆弱的,只有極簡才能不被超越」,因而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經營邏輯。
「極簡」經營
如何用管理學來經營公司跟客戶之間的關係,樸素到一劍封喉才能精準地打中目標客群,「大道至簡」是貫徹這家企業的經營理念。
在中國,每年誕生出的新創企業不下上百家,然而要走到成功孵化階段的卻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成立後的1-2年便快速在市場中夭折,不是缺少資金鏈的支持,不然就是被狼性社會模式給快速淘汰,如何秉持自己的經營策略,在這片紅海市場中爭取生存權利,取決於管理者的經營角度和視野。
大家最常問到的一個問題,你和競爭對手有什麼不一樣?這是所有新創企業都會面臨到的問題,也是企業成長的必經過程。
對企業管理者而言,首要確定企業的核心理念,並思考如何在競爭市場中保持企業的獨有特性,爭取用最少的時間和本金,體現最大化價值,為公司帶來更高效率的營運。
然而,順應市場趨勢,要想走在市場的前端,創業只是一種選項,對新創企業而言,走向穩定成長的這一條道路並不好走。當一腳踏進這片紅海市場之後,身為一家企業負責人更需要在此刻充分發揮出大智慧,因為戰役成敗的關鍵,就是策略。
image source:Pixabay
企業管理的反思
企業追求成長的這條路,在社會環境變革的背景下,管理角色和執行角色的職責都是在既有的業務模式上如何找尋創新的突破口,以及分析企業的經營邏輯。
一、經營角度先反思我的商業迷局
當公司的商業項目持有的越來越多時,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
管理者們開始會思考,既然在各項領域「賺錢難」,那是不是要繼續持有這些商業?既然這些商業項目「不好做」,那還要不要自己來經營?既然總部經營老是「管不好」,那是不是應該全部放手下去?
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經營管理者時刻一直被迫去思考和做抉擇。然而更準確地來說,是我們應該先去「反思」,反思我們做得好不好,憑什麼能做好?
二、我的策略正確嗎?
獨特的策略方針無疑是所有管理角色畢生都在追求的成就之一。根據不同的行業生態、企業經營、商業模式等要素,最終目的都是在尋找一條成功的道路。
簡單來說,對應公司和客戶之間的角色猶如談戀愛的關係。
1、維持最好關係
策略是否正確,首要關鍵於「比重」。
企業在一個領域中深耕發展過程中,都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企業所持有的商業生意邏輯與高周轉模式是否存在矛盾?
從比重分配的角度切入,這裡得出的答案:是有的。
例如,對房地產開發商而言,盡量會將持有的商業地產比重壓低至20%以內最為尤佳。因為他們將商業視為一種「中期資產配置」,不僅全力服從之外,更支撐著公司的策略體系,既不能超重又不可瘦出毛病來。
恰巧有一句話說:最好的關係,無非十個字「你懂我辛苦,我知你不易」,正好給了新創公司的管理者更好的想法去研究比重關係,體現出公司對客戶關係的建立和重視程度。
2、追求更高品質
下一步則須思考「模式」問題。
對很多企業發展而言,推動商業項目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價值環節,如何讓公司的商業圍繞著資產價值轉動,更是所有管理者一直在探究的課題。例如透過資本合作、資產證券化、基金投資等不同方式來追求收益率的提升。
對新創公司而言,維持高品質的訴求是奠定於穩定的經濟基礎,因此思考不同商業模式是對經營關係的一種體現。
image source:Pixabay
3、確立理想精神
最後一項是設定合適的「目標」。
目標的設定猶如遊樂園的海盜船,存在著兩個極端的發展方向。一邊是高周轉營運模式的打法,另一邊則是對商業版圖的突破。
無論是哪種策略方向,若沒有目標就難談更好的發展。
總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控制比重是為了不讓商業項目成為包袱,升級管理模式是為了提高收益水平,找尋合適目標則是體現策略方針的正確性。
從公司經營角度來說,一個好的框架勝過百倍努力,好的策略更是勝過千種戰術。盡管公司有千種戰術,但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從策略上的成果,來證明公司的策略優秀,反而是因為策略上的失誤,掩蓋不了公司在策略層面上的懶惰。
因此這些問題,不應該僅僅是企業負責人該思考的課題,而是一個專業經理人,也該好好思考這些問題。當思考層面的高度提升後,會逐漸清晰自我定位的確立,找尋合適的位置,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優勢。
看完整創業之路》程琪/獨特性不夠!敗給自己的創業之路...4個「我」教你打贏戰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