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J/獲利衰退的鴻海為何EPS還增加?全因下半年施展「一招」

Dr. J

20190412

13809 Views

image source:百度百科

●鴻海快漲停,四月一日愚人節?

四月一日(星期一)愚人節這天,網友在臉書與Line紛紛驚呼鴻海(2317)快漲停。因為鴻海股本很大,要漲停就好比是要把笨重的太空梭順利升空到月球一樣地困難,本來以為是愚人節的小把戲,隨手點來一看,哇!還真的十點半之後就噴到快漲停,雖然後來稍有打開,但最後仍驚險地以漲停收盤。

翻了一下上週的資料,媒體報導鴻海去年每股純益8.03元,相較於前年的8.01元微幅上升了一些;其中時報資訊的報導中寫著「去年全年營收創新高,獲利1290億元卻是近5年新低...」這一段話很弔詭、矛盾,為何獲利變少,每股盈餘(EPS)上升呢?

●減資的魔力

矛盾的起因在於去年下半年的「減資」。

讓我們來看一下,每股盈餘(EPS)的公式結構:

所謂減資,就是讓股本變小,如上面的公式,就是讓分母變小,所以如果分子不變,分母變小,則每股盈餘(EPS)會變大;即便是分子變小,但只是分母變小的幅度大於分子,每股盈餘(EPS)還是會變大。

舉個例子如下:

假設獲利(分子)10元,股本(分母)是10股,每股EPS就是1元。後來公司獲利減少,也就是分子變成了9,如果分母還是10股,EPS將會變成0.9元;然而,只要把分子縮小成8股,EPS反而會提升為1.25元,這就是財務數字的奧妙。

一般民眾都只會看EPS的變動,而不會管你為什麼變動。所以只要EPS提高,無論是散戶,甚至是外資,都會將目標價格調整。操弄財務數字算是人性的正常表現,畢竟任何人、企業都喜歡大家對公司的經營成效是拍手,經營層有面子,股價高又賺了裡子,何樂而不為呢?

●是否能預先猜到鴻海獲利衰退的徵兆?

其實可以從發現股利的變化,提早發現鴻海獲利遇到瓶頸。

如上圖,鴻海的稅後淨利逐年升高,在一家快速發展的企業,需要現金在全世界各地蓋工廠、併購,因此不會將現金全部發出去,會搭配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的缺點會讓股本膨脹(分母變大),如果獲利跟得上(分子也變大),那EPS的數字還是會漂亮,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當獲利跟不上股本膨脹的速度,則配股票股利就會降低,由上圖可以知道2016年度獲利就不再配股,只配現金,隔(2017)年的獲利也轉而向下。

在2018年下半年的減資,大概也可以預期到當年度的獲利恐怕會減少,因為減資是讓EPS數字維持一定水準的策略。以三月底公布的獲利數字,對照四月一日一開盤的漲幅來看,成效似乎不錯。

●小小的結論

有時候你看到了股票的本質,認為不會漲。然而市場只看到表面,或者是說也有看到本質,但猜測別人只看到表面...

結果就漲了......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