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學畢業才能工作」害了下一代 《天空之城》重擊教育過度狂熱的爸媽

大數聚

20190212

16272 Views

原文出自「#Voice:韓劇《天空之城》創下高收視,也反映了教育狂熱問題」作者陳莉雅,本文經好奇心日報同意轉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編輯選文

編輯選文

韓劇《天空之城》大結局平均收視率23.7%創下韓國電視史上最高紀錄,甚至打敗先前的《鬼怪》20.50% 收視率,在強敵宋慧喬、玄彬、朴寶劍等人的夾擊下,它的出現不僅是殺出一條血路,也點出韓國、台灣或是亞洲國家對於教育的迷思,編劇寫出父母的「過度教育狂熱」,劇情發展也漸漸讓觀眾深思,追求升學、高分、高學歷的教育是對的嗎?

image source:《天空之城》官網

《天空之城》播出大結局的那一天,正式刷新韓國電視史上的最高平均收視率。

編劇就是因為歷經過小孩上大學的過程,才想讓觀眾意識到過度的教育狂熱問題。

2018年11月23日,一部名為《天空之城》(Sky Castle)的韓劇在中央東洋廣播公司(JTBC)播出第一集,當天的平均收視率只有1.7%。

與《天空之城》同檔播出的韓劇還包括宋慧喬與朴寶劍主演的《男朋友》,以及樸信惠和玄彬主演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當時,幾乎沒人認為這部沒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天空之城》會成為一檔熱門電視劇。但隨著故事進行到第11集,《天空之城》的收視率開始快速攀升,並成為韓國社交網絡上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2月1日《天空之城》播出大結局,這一天在韓國創下電視史上最高平均收視率23.7%,打敗之前的紀錄保持者《鬼怪》的20.50% 收視率。

image source:《天空之城》官網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講述一個韓國高級小區SKY castle 裡的名門貴族家長,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子女送進名校就讀,過程中,甚至引發身份詐欺、自殺與謀殺等問題。

事實上,劇中小區的名字SKY 就隱含著這部劇想探討的議題——教育

SKY 三個字母取自韓國最好的三所大學的第一個字母,分別是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

根據韓國Ceo Score調查,2018年韓國500大公司裡有四成以上的執行長都是畢業於這三所大學。也就是說,只要能進入SKY 三所大學,等同於提前拿到人生勝利組的門票。

《天空之城》的編劇柳賢美曾創作過多部電視劇,包括《人妻的秘密》《謝謝你,兒子啊》等,她的作品不少故事都是以家庭展開,她表示希望能通過《天空之城》挽救那些因升學競爭釀成悲劇的家庭。

柳賢美除了取材自真實的文憑捏造事件,更在劇中向觀眾展示一種特殊的職業「升學協調員」,這個職業的工作不光是課業上的家教,還包含管理學生在生活上的各項表現,無論是交友、睡眠、家庭、飲食狀況,甚至是平時唸書用的任何用品全都會掌控。

根據韓國本地媒體的報導,江南地區有不少家庭,每個月會花800萬韓幣到1000萬韓幣聘用「升學協調員」。

但隨著收視率的提升,似乎又再次點燃韓國社會裡的教育狂熱問題,比方說,一個面積不到一平方米,總價要250萬韓元的「學習隔間」自從在劇中亮相之後,現實中的銷量增長了八倍。這個隔間號稱可以讓學生專心唸書、做作業,完全不會被打擾。

一名希望考取獸醫系的16歲學生Lee Do-gyeong說自己看了《天空之城》之後立刻買了學習隔間:「我想為自己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

image source:《天空之城》官網

此外,「升學協調員」的需求量也開始提升。

「學習隔間銷量的爆增與升學協調員需求增加,這現象絕對不是主創團隊想看到的。」《天空之城》的製作人Kim Ji-youn 告訴《路透社》,「編劇就是因為歷經過小孩上大學的過程,才想讓觀眾意識到過度的教育狂熱問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曾發表一份報告顯示,23%的韓國學生每週學習超過60小時,是OECD 平均水平13%的兩倍。

儘管也有不少呼籲教育改革的聲音,跟著收視率一同飆升,但韓國社會累積以久的升學主義思維,加上文憑在職場上向來扮演重要角色,使得名校思維無法在一朝一夕更改過來。

韓國勞工研究所經濟學家Kim Jung-woo 則表示:「韓國社會普遍認為,只有大學畢業才能工作,這正是教育狂熱的根本原因。」



全球時事變化莫測,火速追蹤大數聚FB,給你不一樣的角度觀點



 追蹤大數聚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FacebookShare MessengerShare LineShare